現代快報訊(記者 高達)10月1日晚,舞劇《牡丹亭》在蘇州文化藝術中心蹁躚歸來,正式拉開了第二輪全國巡演的序幕。400年前,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寫就五十五出傳奇劇本《牡丹亭還魂記》,化作如今的舞劇《牡丹亭》,共賞良辰美景,重現驚夢時刻。

淬煉舞蹈語匯后的煥新登場
舞劇《牡丹亭》由蘇文投集團、禾戲劇出品制作,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聯合出品。400年余韻再現亭前,且看姹紫嫣紅又開遍,最撩人春色是今年。此次舞劇《牡丹亭》,云集導演黎星、黃佳園、編劇羅懷臻、作曲趙博、舞美燈光總設計任冬生、舞臺影像設計胡天驥、服裝設計李昆、造型設計賈雷、戲劇構作崔磊等一眾主創,領銜主演胡婕、羅昱文、張引、黃慧慧、王盛熙、馬馳、李政、江祈安、裴梓行、孫燦、吳雨承、倪瑩瑩、楊文藝,特邀主演李倩、于建偉,演出單位蘇州市歌舞劇院。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該劇以湯顯祖原作為基礎,將五十五出改編為《夢卷》《畫卷》上下兩本,以當代視角解讀傳統經典,凝練出杜麗娘、柳夢梅、春香、花神、陳最良、判官六個核心角色,講述了南安太守之女杜麗娘與嶺南書生柳夢梅超越生死的愛情故事。演出融入蘇州“粉墻金磚”視覺符號,運用水霧構建虛實空間。步上金磚,輕叩粉墻,畫得虛實,至情至真,唯因“相信”二字。舞臺中央,一座立在觀眾席之間的“牡丹亭”,是每個人心中的“牡丹亭”。
作為舞劇《牡丹亭》的演出單位,蘇州市歌舞劇院在首輪演出中便展現出過硬實力——由劇院青年演員組成的群演團隊,以靈動舞姿與精湛技藝贏得觀眾如潮好評。本輪巡演,優秀青年舞者江祈安、倪瑩瑩將正式擔綱杜麗娘、春香的重要角色,以自身對角色的深度領悟,努力呈現《牡丹亭》中細膩的情感脈絡。因與舞劇《牡丹亭》結下藝術姻緣,蘇州市歌舞劇院這家擁有55年歷史的老牌院團正持續煥發出蓬勃生機。
為一部劇赴一場蘇州的秋
這個國慶中秋長假,一場與《牡丹亭》的邂逅,正在蘇州的街頭巷尾悄然上演。從平江路的悠悠搖櫓船到園區CBD的璀璨大屏;從火車站的人流涌動到地鐵動視與廣播頻道的聲聲入耳——舞劇《牡丹亭》的身影與聲音,已融入這座城市的呼吸之中,為金秋蘇州營造出濃厚的文旅氛圍。

一張小小的票根,也能撬動消費大市場。本輪巡演將“票根經濟”合作門店拓展至40余家,覆蓋住宿、餐飲、演藝、文創等多個領域。憑演出票根,劇粉即可解鎖一系列“蘇式生活美學”專屬禮遇,收獲更沉浸、更美好的城市觀劇體驗。

此外,為回應觀眾熱情,蘇文投集團旗下經紀公司圍繞《牡丹亭》IP,精心開發了十余款文創產品。不僅有印章本、票夾、光柵卡、帆布包,更有融合江南韻味的蠶絲便攜毯、“湯婆子”等特色好物,持續放大舞劇《牡丹亭》的文化感染力。
蘇州經典IP走向全國,舞向世界
一座城市需要有她的當代文化名片。舞劇《牡丹亭》正是對蘇州經典IP的現代重塑,是傳統文化在當代舞臺上的生動轉化。“我們不僅是向經典致敬,更希望通過‘傳統文化當代化’,讓《牡丹亭》走進更多年輕觀眾的心里。”蘇文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陳龍告訴現代快報記者。

湯顯祖的《牡丹亭》是蘇州的文化瑰寶,更是中國遞給世界的一張閃亮名片。繼蘇州站之后,舞劇《牡丹亭》將奔赴北京、上海、深圳、重慶、成都、武漢等18座城市展開巡演。2026年還將啟動海外巡演,讓這一源自蘇州的經典IP,走向全國、舞向世界。以舞劇為媒,二巡將傳世之作《牡丹亭》中的普世情感與東方美學推向更廣闊的舞臺,使之成為傳播江南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又一生動實踐。
(圖片來源:蘇文投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