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快報訊(記者 蔡夢瑩/文 張盼盼/攝)“大家平時走路時,會留意腳下的小花小草叫什么名字嗎?”近日,現代快報歡樂社區行走進玄武區孝陵衛街道盛和家園社區,一堂充滿趣味的植物探索課在這里熱鬧開講。本次活動由現代快報與盛和家園社區聯合舉辦,來自南京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志愿者,帶著南京市長江路小學啟迪分校的同學們,一起“對話”身邊的植物,揭開藏在花草里的自然奧秘。

活動一開始,面對志愿者的提問,臺下的同學們紛紛舉手。“我知道!有百合!”“還有銀杏樹!”同學們爭先恐后地分享自己認識的植物,原本安靜的社區活動現場,一下子變成了熱鬧的“植物交流會”。

接下來的“植物小課堂”,在南京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裕老師團隊的志愿者李梓信、陳彥冰、李晨露帶領下,同學們開始一步步認識植物的結構。志愿者把關于植物的復雜知識講得像故事一樣。比如,根是植物的“地下基石”,能像小爪子一樣抓住土壤,還能“喝”水和養分;說到植物的莖,就說它是“運輸干線”,管子里藏著“電梯”,一邊把水往上運,一邊把葉子做的營養往下送。在這條“運輸干線”中,導管和篩管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他還詳細介紹了兩者的區別:“篩管自上而下地運有機物,而導管則是自下而上地運水和無機鹽。篩管細胞是活細胞,導管細胞是死細胞。”說到葉子,志愿者介紹,葉子就是植物的“能量工廠”,能把空氣和水變成植物的糧食,還會釋放氧氣。在認識植物的花的環節,志愿者讓臺下各小組的同學仔細觀察百合花的花柱、雌蕊、子房等。活躍的課堂氛圍,邊問邊講的模式,讓大家受益匪淺。

在“認識身邊的植物朋友”環節,老師還揭秘了植物的“超能力”:飛蓬的葉子搗爛能幫著處理小炎癥。志愿者提醒:“用植物抑菌只是暫時的,下山之后還是需要就近就醫,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光聽還不夠,動手制作植物書簽環節將現場氛圍推向高潮。志愿者先展示了南京農業大學的學生在野外實習時做的植物壓制標本,干枯的葉子和花朵依然保持著原來的形狀,孩子們忍不住湊上前看。隨后,志愿者給每人發了空白書簽和新鮮的植物葉片、花朵等,教大家做植物書簽:“先把書簽一角撕開,把植物放進去擺好,再壓緊壓實,這樣就能留住植物朋友啦!”同學們小心翼翼地擺弄著,有的選了葉草,有的挑了粉色小花,臉上滿是認真。

活動接近尾聲,不少人還意猶未盡。這堂走出課本的植物課,不僅讓孩子們學到了知識,更讓他們愛上了身邊的自然。盛和家園社區表示,未來還將開展更多貼近生活的科普活動,讓轄區的未成年人在實踐中探索世界,收獲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