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進一步普及環保知識、倡導環保生活,提升居民對植物價值的了解,10月15日上午,南京市鼓樓區寧海路街道山西路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聯合南京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裕老師團隊開展“拾趣自然 分類同行”環保科普活動,轄區居民、志愿者30余人參加。

活動伊始,山西路社區城管社工張治旭以“垃圾分類,從身邊做起”為主題展開宣講,他從垃圾分類的分類標準切入,結合居民日常生活場景說明具體做法,強調垃圾分類的意義,幫助居民提升垃圾分類意識。健康防護環節同樣干貨滿滿,張治旭重點講解了白紋伊蚊(花斑蚊)的生存習性,結合基孔肯雅熱的典型癥狀提醒居民“翻盆倒罐清積水、安裝紗門紗窗、外出涂驅蚊劑”的防蚊口訣,筑牢居民健康防線。

當天,南京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裕老師團隊的志愿者帶來了《解鎖身邊植物的自然智慧》科普講座,成為活動的“人氣焦點”環節。志愿者借助金銀花、車前、飛蓬等常見植物標本,系統解讀植物的多重價值。金銀花除了清熱解毒還有抑菌效果,多數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其根系還能固定土壤、減少水土流失等,志愿者的講解讓居民收獲滿滿。

動手制作植物書簽環節將氛圍推向高潮,在志愿者指導下,居民們選取心儀的植物葉片,經過壓制、過塑等步驟,親手打造專屬書簽。

此次活動運用了“理論+實踐”的模式,實現了環保知識、健康常識與互動樂趣的深度融合,不僅讓“垃圾分一分,環境美十分”的理念深入人心,更讓居民直觀感受到植物與生活的緊密關聯。社區黨委書記姚麗萍表示,環保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垃圾分類的舉手之勞,是清理積水的日常習慣,也是愛護一草一木的自覺行動。
據悉,山西路社區將繼續針對轄區居民需求,持續開展學習教育、健身娛樂、才藝展示等活動,通過精準對接居民興趣點,讓綠色理念轉化為生活實踐。
通訊員 錢詩馨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馬壯壯 張盼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