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王玉星
在江蘇淮安的劉老莊八十二烈士陵園內,82棵青松肅立挺拔,仿佛當年新四軍82名頂天立地的鐵血戰士。人們不會忘記,1943年3月18日的那場戰斗,從拂曉持續至黃昏,一個連的官兵以血肉之軀殊死阻擊日偽軍1600余人,斃敵170余人、傷敵200余人,最終全部壯烈犧牲。此刻回望14年艱苦卓絕的抗戰歲月,那血火鑄就的不屈脊梁、那激蕩不息的愛國情懷,正成為激勵億萬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
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以樹皮棉花果腹的楊靖宇面對敵人的勸降,凜然回答:“不必多說,開槍吧”;面對酷刑和屠刀,堅貞不屈的趙一曼告誡兒子“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戰斗到生命最后一刻,張自忠“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80年前,一個個大義凜然的名字,一個個血染沙場的忠魂,讓人們懂得了什么叫家國大義、民族脊梁。80年后,硝煙已散、精神永存,愛國主義精神構筑起民族的脊梁,正召喚著一代代中華兒女為國家和民族發展奮斗不息。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偉大勝利。英雄將士“既有血,又有鐵,只待去沖鋒”;萬千群眾不畏強敵、同仇敵愾去戰斗;海外華僑“組織華僑千百萬,復興民族一條心”……在抗日戰爭中,全體中華兒女為國家生存而戰、為民族復興而戰、為人類正義而戰,以錚錚鐵骨戰強敵、以血肉之軀筑長城,前仆后繼赴國難,創造出“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驚天動地的偉業”。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氣壯山河的愛國主義壯歌,至今仍回響不絕,激蕩奮進力量。
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前路漫漫,關山萬重,更需精神引領,更需接續奮斗。80年來,從偉大勝利走向偉大復興,億萬人民賡續英雄血脈、弘揚家國情懷,共赴愛國主義的偉大實踐,寫下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輝煌篇章。80年后,闊步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從抗戰偉大勝利中汲取愛國主義精神財富,繼續高擎愛國主義偉大旗幟,以壓倒一切困難而不為困難所壓倒的決心和勇氣,敢于斗爭,善于創造,將鑄就新的時代輝煌、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愛國主義是激勵中國人民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在歷史洪流中奮勇向前的強大精神動力,是驅動中華民族這艘航船乘風破浪、奮勇前行的強勁引擎,是引領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迸發排山倒海的歷史偉力、 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艱難險阻的壯麗旗幟!”中華大地上,愛國主義精神如熊熊火炬,指引我們迎難而上、勇往直前,照亮復興征途。眺望前方的奮進路,以愛國主義精神挺起脊梁,用愛國主義情感凝聚力量,使愛國主義成為全體人民的堅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覺行動,我們將風雨無阻向前進,把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不斷推向前進,贏得更加偉大的勝利?。ㄍ跤裥牵?/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