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短視頻以體量輕、節奏快、時長短、“爽”點多等特點持續占據屏幕焦點,短劇市場迎來一片藍海。在這條競爭日趨激烈的賽道上,鹽城吸引越來越多劇組與投資人的目光,成為短劇創作拍攝的“熱門目的地”,逐步形成演藝、數字視聽、短劇三大文化重點業態,“短劇之城”的魅力日益彰顯。
城市魅力
讓劇組成為“回頭客”
8月25日,短劇《雙面公子我渡劫》在東大門(KK-PARK)國際街區順利殺青。制片人馬孟超感嘆:“我已經在這里拍攝了20多部短劇,在鹽城成本低、效率高,拍攝場景質感很好!”

鹽城何以吸引一批批劇組前來取景拍攝?
場景精致、成本可控、執行高效、服務貼心——這些優勢,讓鹽城成為劇組心中的“性價比之選”。以東大門(KK-PARK)國際街區為例,今年以來,已有40多部短劇在這里完成取景拍攝。從去年至今,已上線播放的短劇中,《長夜漸明》全網熱度超3000萬,《蓋世禁主》僅5天播放量破億,《婚姻圍城:逆襲主婦》播放量超1.3億。
“劇組一落地,我們就提前對接住宿、場地等需求,讓劇組專心搞創作。”江蘇世紀新城文旅發展有限公司市場營銷部工作人員徐蘭,道出鹽城服務劇組的“貼心度”。
在燕舞(大縱湖)劇工廠,黃包車、民國畫報隨處可見,一秒帶你穿越回民國時代,沉浸式感受老時光的韻味;在潮間帶藝術村,先鋒藝術與自然肌理碰撞,成為都市人尋覓詩意的“世外桃源”;在廣袤的灘涂濕地,與丹頂鶴、麋鹿、勺嘴鷸邂逅,觸摸世界自然遺產地的獨特生態之美……

從古韻悠長的老鎮到霓虹閃爍的現代都市,再到風光無限的自然秘境,鹽城幾乎實現“一城千面、一站拍遍”,是無需搭景的天然“影視工廠”。
鹽城的優勢不僅在于豐富多元的場景和高效的服務,更在于全方位的產業支撐。
不久前,《江蘇省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出臺,為全省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按下“加速鍵”。鹽城全面落實《行動計劃》,積極構建“3+N”數字視聽產業體系,圍繞產業矩陣布局、產業規模提升、產業載體集聚、產業賦能拓展、產業發展保障等方面精準發力,致力打造數字視聽全產業鏈生態矩陣。
搭建平臺
讓好創意落地生根
好劇的核心是好劇本,優質劇本從何而來?又如何高效轉化為影視作品?
鹽城給出的答案是:搭建專業平臺,打通從創作到影視轉化的渠道。
編劇組隊交流、實地采風、行業達人分享……8月25日至29日,由芒果TV、磨鐵娛樂攜手鹽城舉辦的“新芒·鹽途有光”鹽城影視創投周成功舉行,國內眾多編劇、制片人與網文作家匯聚鹽城,圍繞影視創作展開深入研討與交流,共同孵化更多優秀影視精品,助力鹽城真正成為影視創作的沃土、好劇誕生的搖籃。
5天時間,嘉賓們邊走邊看,在這座“東方濕地之都”捕捉靈感、積累素材。“我們希望通過這類活動,搭建開放創新的平臺,讓創作者、行業伙伴與鹽城文化深度碰撞。”磨鐵娛樂長劇集事業群副總經理鄧立滿懷期待。
在鹽城,諸如此類助推文本向影像轉化的平臺不在少數。通過一個個平臺載體、扶持計劃,鹽城可為優質文化IP提供專業團隊和孵化空間,實現從“文字到影像”轉化,讓每一個好故事在光影流轉間,觸達全網。
去年12月,由省作協聯合鹽城市委宣傳部等單位指導的江蘇網絡文學IP孵化中心在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揭牌成立。該中心自成立以來,圍繞“網絡文學”和“影視IP”主題,推出“劇有料”創作計劃,聯合作協、影視公司、網文平臺等,邀約知名網絡作家、影視制作人、投資人、導演、編劇等來鹽互動、簽約,建立劇本創作和影視轉化的有效鏈接,推動鹽城影視文化產業鏈發展。截至目前,“劇有料”創作計劃已成功舉辦8期,熱播劇原創作家朗朗、意千重、吱吱等大咖先后來鹽,開展文學沙龍、劇本拍賣、作家采風、網絡文學實境課堂等活動,同時多位著名作家在鹽建立名家工作室,有效搭建網絡文學作家與影視制作公司之間的橋梁。
在短劇市場呼喚精品內容的當下,鹽城通過扶持計劃激發創作活力。
8月10日,由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江蘇省電影集團、鹽城市委宣傳部聯合開展的首屆“輕舟計劃”揚帆之夜在1956星劇場如期舉行。該計劃面向全國青年征集具有鹽城特色的短片劇本,鼓勵創作融合本地自然、非遺、美食與城市風貌的作品。經過前期路演評審,最終《候鳥人》《粉墨》等5部優秀劇本成為首屆輕舟計劃·短片季的扶持項目。這五個項目將獲得組委會的孵化扶持,來自國內外優秀的青年編劇、導演將齊聚鹽城進入拍攝階段。屆時,鹽城的自然之美與時尚新風將通過熒屏走向全國。
不久前,中國網絡文學(2024年度)影響力榜發布儀式在鹽成功舉辦,重量級行業活動的落地,進一步印證鹽城在影視與網文領域的產業吸引力。
有豐富的短劇拍攝場景,有一批優質的網絡文學影視孵化地,有一系列正在投拍的影視作品,這樣的鹽城,叫人如何不青睞?

影視帶動
讓“短劇之城”更出圈
城市為影視創作提供劇本孵化、場景支撐與平臺保障,而影視產業的發展,又能為城市帶來什么?
最直觀的效果,無疑是能夠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大幅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吸引力。“鹽城不僅有極具代表性的地方故事,還有很多特色鮮明的建筑景觀,都是拍攝的寶貴財富。”編劇兼導演梁策在鹽城收獲很多驚喜。
一部部以鹽城為背景的影視作品,更是成為城市最鮮活的“移動名片”,讓更多人“因一部劇,愛上一座城”。8月16日,院線電影《從前有個書店》在潮間帶藝術村正式開機,電影深入挖掘這片土地上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文旅資源。導演李小江說,“潮間帶藝術村豐富的人文景觀和濃郁的文藝氣息,與影片追求理想、回歸本真的氣質高度契合。我們也希望通過電影,將鹽城的文化資源和自然風光傳播出去。”
此外,影視場景也可轉化為特色文旅資源,帶來更加豐富的文旅體驗。
“我仿佛一下子回到了老上海,當了一回主角。”暑假期間,游客姜付星在燕舞(大縱湖)劇工廠,穿上民國服裝,沉浸式感受老上海風情,過足“戲癮”。據了解,燕舞集團與上海國際短視頻中心已達成深層次戰略合作,不斷升級內部場景,積極構建“吃住行游購娛”的全鏈條文旅生態,進一步優化沉浸式體驗,這種“影視+文旅”的融合模式,讓文旅體驗更具吸引力與記憶點。
從單一拍攝場景到復合型產業載體,推動影視資源向全鏈條服務、多業態融合升級,鹽城正在不斷探索挖掘。據了解,鹽城經開區正在打造1992影視藝術文化街區,通過深度植入多元化業態,形成“影+旅+娛+商”的創新運營模式,打造集網文創作、影視拍攝及影視娛樂體驗為一體的影視藝術文化街區。
今年,鹽城已計劃創作拍攝電影《海邊的歸途》、短劇《海棠未雨春分露》等近百部影視作品。一部部誕生于鹽城的影視作品,以獨特方式反哺城市發展,而這座不斷優化影視產業生態的城市,也在持續孕育更多優質作品。
未來,期待更多好劇從鹽城出發,走向全國、邁向世界,更期待鹽城以影視為媒,綻放更具特色的城市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