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艾佩韋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體育企業和體育賽事,體育產業發展水平大幅躍升,總規模超過7萬億元,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重要作用。
體育消費作為重要的改善型消費,更多的是滿足人們對健康和快樂的需求,具有極大的釋放潛力。發揮體育的多元價值和功能,加快釋放體育消費潛力,更好服務人民健康、惠及經濟社會和民生,正是發展所需、人民所盼。印發《意見》,從擴大體育產品供給、激發體育消費需求、壯大體育經營主體、培育體育產業增長點、強化產業要素支撐等方面明確“任務書”和“施工圖”,有利于不斷提振體育消費,增強體育產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自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發布以來,我國體育產業整體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十三五”期間前四年的體育產業增加值復合年均實際增速達到了16.5%,近五年體育產業增加值增速超過10%,充分展現了體育產業發展的驚人爆發力。其中,2020至2023年,40個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的居民體育消費總額增長超千億;2024年底,體育領域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146家,比2022年底翻了一番多;今年上半年,四家重點電商平臺體育用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7.5%,遠高于同期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6.0%的增速。系列數據,進一步彰顯了體育消費的巨大潛力。
近年來,各類體育賽事活動呈現出遍地開花的火熱景象。北京冬奧會讓“冷資源”變為“熱經濟”,推動冰雪產業規模從2020年的3811億元增加到2024年的9700億元;網球中國季一票難求,掀起中國網球熱潮;貴州從江縣的“村BA”、榕江縣的“村超”、三都水族自治縣的“村馬”火爆出圈,推動鄉村體育以燎原之勢激發澎湃消費活力;“蘇超”持續火爆,帶動各地以體育賽事撬動更大消費,接續發揮溢出效應和輻射作用,拉動地方交通、住宿、餐飲等全域消費,書寫“為一場比賽,奔赴一座城”的文旅新故事,不斷為體育產業發展添柴加薪。
當前,把握發展機遇,釋放體育消費潛力,接住體育帶來的“潑天富貴”,仍然大有可為。要對照《意見》這份“任務書”和“施工圖”,精準回應人民所需,豐富體育運動、體育賽事、體育用品等產品供給,拓展“體育+文旅”“體育+科技”“體育+商業”等消費場景,辦好“跟著賽事去旅行”“跟著微短劇去運動”“跟著冠軍去健身”等各類活動,讓更多體育消費者把“心動”變成“行動”。要通過搭建優質對接平臺、深化產業交流合作等方式,積極開拓體育產品的內銷、外貿渠道,支持體育企業做大做強,培育體育產業增長點,進一步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
體育強則中國強。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意見》要求,打好“組合拳”,讓人民“動”起來、體育“火”起來、消費“熱”起來,更好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助推體育強國建設,賦能經濟繁榮發展。(艾佩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