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10點50分01秒,淮安市盱眙縣桂五水庫管理所工作人員龍威放飛無人機,對水庫堤壩沿線開展巡檢。隨即,水庫現代化運行管理矩陣平臺上就出現了實時畫面。隨著無人機的飛行,水庫周邊情況一覽無余。6分35秒后,無人機返航結束巡檢。
“以前這條線路人工巡檢一遍,至少需要半個小時。”桂五水庫管理所所長杜守波告訴記者,這僅僅是幾條巡檢線路中最短的,如果靠人工對整個庫區巡檢就更耗時耗力。作為水利部現代化水庫運行管理矩陣試點水庫,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應用,大大提高了桂五水庫的管理質效。
盱眙縣境內擁有水庫124座,是全省唯一的百庫縣。那么,盱眙縣如何把“水庫”變“寶庫”?

筑牢安全壩 管好“蓄水池”
一座座水庫如同一個個“蓄水池”,防洪、蓄水、灌溉是其基本功能。水庫在何時何種狀態可能影響下游人民安全?采訪時,桂五水庫現代化運行管理矩陣平臺進行了洪水預報模擬:當水庫起調水位為59.5米(水庫汛限),輸入24小時降雨量500毫米,計算得出庫上水位將達60.65米,水庫影響下游人數為1043人、房屋194棟。除了預演外,平臺還能給出雨情、水情預報,發出預警并給出預案。“通過人防加技防,不僅減少了地理巡檢的盲點,也填補了時間上的空白。”杜守波說,借助多種現代化技術,水庫進一步加強了除險、體檢、維護、安全等工作,實現水庫全覆蓋、全要素、全天候、全周期管理。
除了5座中型水庫外,119座小型水庫如何提升管理質效?盱眙縣水務局工程運行管理科科長錢少璇告訴記者,小型水庫體量小、分布散,為了形成管理合力,盱眙縣成立小型水庫管理服務中心,專職負責全縣小型水庫的運行管理,實現小型水庫集中專職監督管理,并編制出臺《盱眙縣小型水庫巡查管護工作管理細則(試行)》《盱眙縣水庫經營行為安全工作方案》等文件進行規范管理。
“制度涵蓋水庫崗位職責、規程檢查、維修養護、工程運行、管理設施、開發經營等方面要求。”錢少璇說,通過一系列的制度設計,明確管護主體責任,統一管護標準,規范經營管理,有助于更加規范地做好水庫日常管理。

呵護生態鏈 守好“聚寶盆”
好水質是綠水青山閃亮的名片,也是金山銀山響亮的品牌。水庫良好的水質,也成就了靠水吃水的盱眙人。
“每天我們家銷售的水庫魚能達到二三十公斤。”經營龍家湖漁村的吉文宇說,自家飯店的招牌菜就是水庫魚,吸引了不少來盱眙旅游的客人,一天僅魚類菜品的營業額就能達到三四千塊錢。
好水質成就了水庫魚的口碑,人放天養的水庫魚也成為呵護生態鏈的重要一環。“水庫魚是人工投放、自然生長的,屬于無餌、無肥、無藥的生態養殖模式。來自化農水庫(天泉湖)的水庫魚還通過了有機認證。”盱眙縣天源河湖開發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周放告訴記者,每年會投放一些鰱鳙魚苗,鰱鳙主要以浮游生物為食,能夠凈化水質。這種“以水養魚,以漁凈水”的良性生態循環模式,確保了產品的純凈和安全。目前,公司年銷售額達近千萬元。
不得在管理范圍內開設畜禽養殖場、禁止在水庫大壩設置投料機、禁止投喂大量飼料……為了呵護好一方碧水,盱眙縣出臺《盱眙縣水庫資源經營管理暫行規定》,對水庫承包人從事水產養殖等行為進行規范,防止過度養殖影響水質。

添彩山水畫 用好“百寶箱”
秋日的化農水庫(天泉湖),猶如一幅美麗的山水畫,藍天白云下,群山環抱、碧波蕩漾。“為了紀念烈士梁化農,我們水庫取名為化農水庫。”盱眙縣化農水庫管理所所長劉廣輝告訴記者,目前水庫常年維持在Ⅲ類水質,部分時間和地點能達到Ⅱ類水質,成為著名的旅游打卡地。
山水盱眙,有滋有味。天泉湖度假辦管理服務中心主任王群君告訴記者,化農水庫是景區的核心資源之一。“以前旅游品牌只有山(鐵山寺),現在有了水(天泉湖),進一步豐富了我們的旅游資源。”王群君介紹,水庫周邊設施日益完善,為文體旅活動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水庫的功能不僅僅是防洪、蓄水、灌溉,在農文旅體融合的發展模式下,能夠有更大作為。”她說,去年,景區游客人數超84萬。未來,將圍繞水庫的紅色資源、科普資源、自然資源,進一步推動農文旅體相結合,讓“鐵山寺+天泉湖”攜手提供更豐富的產品供給,吸引更多游客前來旅游打卡。
記者:張嬌嬌 何淵 姜彩蘭 徐天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