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來關注《活力中國調研行》。這兩天,采訪團在南京、連云港等地走訪企業車間、開放平臺和特色產業集群,感受智能制造的深耕突破、縣域產業融合的加速發展。
【智能制造深耕突破 一節車廂門“焊”動全球】

康尼機電是一家專注于軌道交通車輛門系統和站臺安全門系統研發的創新型企業。走進生產車間,只見機械臂正有條不紊地焊接、封邊。記者了解到,激光封邊機器人可以把工序時間從55分鐘縮短至2分鐘,打膠機器人既降低材料損耗,也避免有毒物質危害工人健康。智能化生產線正成為提升效能的重要支撐。

康尼機電總裁助理兼軌道總部總經理劉落明說:“我們建立了所有的核心部件的產業鏈,都是我們完全自己設計、自己制造、自己驗證、自己做質量控制,核心部件全部自主化,實現我們產品的可靠性。”
從復興號動車組到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從北京、上海的地鐵線路到印尼高鐵、中老鐵路,康尼機電把“一門”生意做到世界舞臺。企業連續十多年在國內市場保持高占有率,并出口美國、法國、加拿大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康尼機電副總經理兼海外事業部總經理黃佳說:“我們在全球的市場占有率應該在36%左右,主要是在歐洲市場和南美市場這兩大市場,業務的增長率還是比較喜人。”
【小縣城爆款出海 指尖經濟“拿捏”老外】

連云港東海縣水晶儲量達30萬噸、占全國70%以上。近年來,以水晶和手工穿戴甲為代表的特色文化產業異軍突起,成為當地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引擎,更憑借強勁的出海勢頭,讓中國文化元素通過商品流通的脈絡,走進全球消費者的生活。

連云港市東海縣商務局局長趙華說:“我們依托跨境電商、綜合保稅倉,把我們的水晶和穿戴甲通過跨境電商,通過阿里國際站、TikTok,包括亞馬遜等品牌,做到了省內有特色、有位次。”
目前,東海穿戴甲已形成原材料生產、產品設計、制作銷售的完整產業鏈,日產能達50萬副,數量占國內市場70%的份額,去年有8000萬副穿戴甲借助跨境電商遠銷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
記者 | 江蘇廣電總臺荔枝新聞中心
朱瑞 俞銘義 李文駿 許瑩 李博睿
供片臺 | 鹽城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