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現代快報全媒體
- 編輯:李蔚蔚
- 時間:2025-09-25 11:22:51
編者按:2025年,站在“十五五”規劃謀劃與“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的關鍵節點,健康惠民成為衡量民生福祉的重要標尺。近年來,江蘇各地衛健部門推出了一大波健康惠民的好政策。看病少跑腿、服務更貼心、就醫有溫度,這些百姓掛心的“心頭事”,在這些惠民實事中得到生動回應。我們推出“醫療惠民 守護健康”系列報道,記者將深入江蘇13地市,發現那些藏在細節里的溫暖,展示實實在在的惠民舉措以及就醫獲得感,書寫健康惠民的溫暖答卷。
現代快報訊(記者 張宇)家住無錫市惠山區堰新社區的高老伯從未想過,自己會在66歲這一年不幸地被確診患上肺癌;不過幸運的是,高老伯是在早期篩查中發現的,治療還來得及。8月18日上午,在堰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科門診腫瘤科診室,高老伯在老伴的陪伴下前來復查。去年6月,他在癌篩中被提示肺癌高風險,經綠色通道轉至惠山區第二人民醫院,經CT精查懷疑為鱗癌,后轉診至上級醫院無錫市人民醫院進一步檢查,最終確診為早期肺原位癌。手術之后,他恢復良好,未進行放化療?!耙婚_始還不信,確診后全家人都很慌,現在想想真是撿回一條命?!备呃喜睦习檎f。

高老伯的治療得益于今年4月13日“無錫市腫瘤早診早治工作模式”的正式發布。按照標準化評估,無錫已建成48家初篩機構和49家精查機構,織就了一張“初篩評估—精查確診—治療康復—動態隨訪”的全流程服務網絡。
和高老伯一樣,家住無錫錫山區羊尖鎮72歲的劉老伯也遇到了相似的情況。今年4月,他在羊尖鎮衛生院參加了全民癌癥防控行動癌癥風險初篩評估,測評結果顯示胃癌高危。5月12日,他前往羊尖鎮衛生院消化內鏡中心進行免費的消化內鏡檢查,胃鏡及病理檢查發現劉老伯為胃賁門中分化腺癌(早期),他立即前往江南大學附屬醫院進行手術治療,目前身體、精神恢復良好,“感謝政府的癌癥篩查行動,讓我及時發現并清除了身體里的‘定時炸彈’;而且,政府還幫我承擔了一部分檢查費用,我感覺自己還能再活好多年!”

早期癌癥篩查幫助劉老伯獲得寶貴的治療時間。近年來,這樣的案例在無錫有許多。作為省內唯一與國家癌癥中心開展合作的城市,無錫在省內率先開展全民癌癥防控行動,連續三年將癌癥篩查工作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與國家癌癥中心合作實施省內唯一“國家癌癥防控全鏈條全周期管理試點項目”,推動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全力構建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防篩診治康”一體化防控體系。
筑牢健康防線,除了早篩早診的“前哨”發力,規范化治療的“中場”保障同樣關鍵。市民王先生的經歷印證了這一點。“還好發現得早,治療及時?!鼻安痪?,市民王先生拿到了早篩報告,結果讓他心情忐忑:胸部CT發現右上肺有個磨玻璃結節,同時腫瘤標志物篩查異常。他來到江南大學附屬醫院進一步診治,通過多學科團隊綜合診療,最終確診早期肺癌。該院胸外科對其進行單孔胸腔鏡右肺上葉楔形切除術,術后5天,王先生順利出院?!巴ㄟ^早診早治,不給腫瘤發展到中晚期的機會。”江南大學附屬醫院胸外科主任翁鳶說。

記者了解到,全市18周歲及以上常住人口可參加重點癌癥早篩早診早治服務,包括初篩評估、精查確診、診療康復、動態隨訪四個部分,每三年一輪,促進全民癌癥早診早治,有效提高居民期望壽命。目前,全市已有116.19萬居民參加癌癥早期篩查,評估高危人群27.44萬人次,通過早篩,得以早診、早治的市民有3323人。“目前無錫已建成49家精查機構,遴選12家早診早治定點醫院,形成全流程服務網絡。”江南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腫瘤診療中心主任茆勇介紹,精篩陽性者及門診疑似腫瘤患者均納入市腫瘤早診早治辦公室管理,可免費預約MDT預門診,經專家會診獲得全程健康指導后,自主選擇定點醫院治療,讓診療更精準高效。
超百萬市民參與早篩的背后,是廣大基層衛生工作者扎實的付出與工作模式的不斷探索創新。據無錫市衛生健康委統計,2020年至2024年間,無錫常見惡性腫瘤早期診斷比例從27.38%提高至34.91%,提升了7.53個百分點。這一數據,正是“防-篩-診-治-康”體系落地見效的生動注腳。無錫用全鏈條管理守護著市民的健康權益。這場全民參與的癌癥防控行動,不僅降低了疾病負擔,更傳遞著城市的溫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