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逐浪,萬鳥棲洲,新濟洲繪就長江“綠寶石”新畫卷;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小浪底、葛洲壩、白鶴灘等大國水網的關鍵節點、重大水利工程的建設,幾乎都有河海人的身影……近日,2025“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網絡主題采訪采風活動在江蘇南京啟動。
南京是國家水網“四橫三縱”主骨架上的重要節點,也是江蘇省水網“九八三五舉綱”骨干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2025“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網絡主題采訪采風活動的鏡頭與文字,南京為青年一代提供揮灑才智、守護安瀾的生動舞臺,助燃青春以水為卷,以奮斗為筆,精心鋪展著一幅幅人水共生的動人畫卷的全景圖徐徐展現。在因水而興、因水而美的南京,人們看見新時代青年以智慧與汗水澆灌人水共生和諧圖景,讓粼粼波光映照青春最燦爛笑顏。
精細“繡”制人水共生時代畫卷,需要青年將專業技能化為綿密針腳,織就江河安瀾的堅實底紋。水利事業關系國計民生,每一次技術突破、每一處工程優化,都凝聚著無數青年將課堂理論轉化為調控水流、優化資源的實際方案,在解決“水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根本問題中展現硬核力量的匠心與擔當。從古老都江堰的智慧啟迪,到現代三峽大壩的巍然屹立,治水興水的基因始終流淌在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當代青年更應傳承使命,以科技賦能水利創新,讓千年水脈在新時代煥發勃勃生機。
精細“繡”制人水共生時代畫卷,離不開對生態價值的深刻理解與執著堅守。一江清水、萬頃碧波,不僅是自然饋贈,更是可持續發展的根基。當江豚的微笑成為長江生態的晴雨表,當候鳥的翅膀劃過濕地天際,這些都生動詮釋了保護與發展的辯證統一。青年一代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力軍,尤需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綠色理念,在流域治理中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讓每一片水域都成為承載生命與希望的共同體。青春熱血燃燒,正為水墨長卷不斷添上靈動的筆觸。
精細“繡”制人水共生時代畫卷,關鍵在于引導青年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的江河偉業。只有青春腳步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生命的價值才能得以最大程度的彰顯。從重大工程的勘測設計到田間地頭的灌溉技術推廣,從水文化遺產的挖掘保護到節水理念的傳播倡導,處處活躍著青春的身影。他們選擇將“小我”融入“大我”,在服務國家水安全戰略、助力鄉村水利振興的廣闊天地里,找到了人生的坐標,也讓家國情懷在實干奉獻中熾熱燃燒。這種使命擔當,是青春畫卷最為深厚的精神底蘊。
以青春之火,點燃治水熱情;以奮斗之姿,繡出人水和諧。這便是新時代青年寫給祖國最深情的告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