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婧藍
江蘇,襟江帶海、河湖縱橫,是中國唯一同時坐擁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從奔騰的長江到蜿蜒的淮河,從浩渺的太湖到壯闊的黃海,水不僅是這片土地的自然稟賦,更是江蘇“依水而生、緣水而興、因水而美”的精神根脈。近日,2025“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網絡主題采訪采風活動在南京啟動。
江蘇的城,是被水“潤”出來的;江蘇的發展,是被水“托”起來的。長江奔涌的壯闊、運河綿長的堅韌、太湖溫潤的靈動,江河湖海的自然賦予,是江蘇的寶貴財富。與水交融的江蘇,加大水資源開發保護和利用的力度,激活水資源的經濟價值,使其真正成為可流轉、可交易的“水資產”。2025“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網絡主題采訪采風活動是“個人成長”與“江蘇發展”的橋梁,一頭連著青春的滾燙理想,一頭系著城市的發展脈動,激勵新時代青年挺膺擔當,從江河湖海中汲取奮進力量,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
以青春之潮,聚“敢闖敢試”的磅礴力量。長江在江蘇境內蜿蜒432.5公里,為江蘇提供了95%的過境水量。自雪山奔涌而下,遇峭壁則穿石開路,逢峽谷則辟徑向前,這股沖破阻礙、永不停歇的闖勁,是長江奔涌向前的生動寫照,也是江蘇發展的生動注腳。活力迸發、勇立潮頭,是今日江蘇景象。當青春的滾燙遇上江河的奔涌,便有了一往無前的力量,敢闖無人涉足的“深水區”,敢試尚未成熟的“新路徑”,向著遠方、奔向遠方,在不懼失敗、永不停歇的鮮活模樣中,擦拭閃閃發光的青春。
以青春之韌,刻“執著堅守”的奮進本色。京杭大運河蜿蜒千年,以綿長之力滋養兩岸、連接古今,是運河兩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千年運河徐徐流淌,既是一代代人疏浚維護、接續守護的成果,也見證著南來北往的商船穿梭,承載代代相續的使命。運河中藏著執著堅守,藏著久久為功的智慧,引導新時代青年,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在前輩開拓的道路上繼續前行。從把青春“泡”在蠶房與繡棚的非遺傳人,到十年如一日駐守湖邊的技術人員……他們把青春的滾燙熱血,鐫刻在日常的重復與堅持之中,讓奮斗的薪火在接續中愈發熾熱。
以青春之行,寫“奉獻擔當”的為民答卷。太湖的溫暖,來自它接納百川而不張揚,滋養魚蝦而不居功,默默守護著“魚米之鄉”的生機。太湖的溫潤中藏著兼容并蓄的智慧、潤物無聲的堅持與厚積薄發的力量,恰如青年奉獻擔當的模樣。在科研攻關、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的一線,藏著包容與協同的智慧,青年把青春報國寫成了可觸可感的日常,讓“清澈的愛,只為中國”“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具象化。他們滾燙的青春模樣,是群眾臉上的笑容,是各行各業的高分答卷,他們將青春的價值融入祖國大地,為城市發展挺膺擔當,寫下生動的青春注腳。
以“水”為鏡,于時代浪潮中踏浪前行,照見每一朵青春浪花奔涌向前的力量;以“水”為筆,勾勒擔當、奮進、愛國的青春模樣,把闖勁、韌勁、干勁融入到每一寸土地,把個人理想融入時代發展洪流,在奮進中將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變成可觀可感的“實景圖”。(婧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