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網絡主題采訪采風活動走進江蘇這片靈秀之地,探索江河湖海的生機活力。古人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蘇式”畫卷里恰如一顆“依水而生、緣水而興、因水而美”的璀璨明珠,在新時代的浪潮中滌蕩出青春的澎湃力量。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千年之前,白居易筆下的運河已是一條貫通南北的文化血脈。而今它歷經2500多個春秋,延綿近3200公里,集聚了物質文化遺產1200多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50多項。千百年來,南北文化在大運河上交織融合、奔流不息,在歲月的長河中徐徐展開。
“馭水”創新,以科技賦能“水運”江蘇。在科技時代浪潮的推動下,江蘇的水運事業正以青春的創新之力,馭水前行。南京港作為長江重要的樞紐港,青年工程師們通過智能化改造,引入先進的監測設備和管理系統,實現貨物的快速裝卸與轉運。他們日夜堅守在港口,不斷優化系統,讓南京港成為連接國內外市場的重要節點。在智慧航運的建設中,青年程序員們開發智能航運調度系統,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實現船舶的精準調度和航線的優化規劃,極大地提高了航運的安全性和效率。他們以青春之花,灌溉無數大江大河。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水之美的根基。云龍湖從積水洼地變為國家5A級水利風景區,從66年前萬人修建云龍湖水庫時的肩挑手抬的人海戰術,到今天的智能系統為云龍湖裝上“智慧眼”“智能腦”,實現實時監控、精準治理水質;在回龍窩歷史文化街區,奎河從“一味排水”到“生態修復”,再到今天的“水利 + 文化 +旅游”融合的成效,也離不開生態修復“手術刀”;在蘇州平江歷史街區,張家巷河曾河道淤塞、水質惡化,后采用清淤疏浚、生態護坡、水生植物種植等舉措,讓河道重煥生機。如今,水潺潺、魚嬉戲,兩岸古樹相映成趣,同時,巧妙地將水文化和旅游相結合,打造多個具有江南特色的文化景點和旅游體驗項目。游客可乘船感受水鄉的韻味;也可漫步在河畔,欣賞傳統手工藝、品嘗地道蘇州美食,為當地的文旅產業注入新活力。
創新運河“打開方式”,讓文化密碼成為“通古博今”的時代語言。蘇州昆劇院推出“水磨腔里的運河”體驗課,讓游客在水袖流轉間讀懂“姹紫嫣紅開遍”的運河風韻;宜興紫砂將運河里的波濤凝于壺身,讓石瓢壺在品茶人手里訴說著“千里波濤一壺收”的豪情;南京夫子廟的運河主題盲盒,深藏“漕船模型”“非遺絨花”等文化密碼;杭州拱宸橋畔的動漫工作室,將“運河妖怪”傳說化為數字藏品。這些創意讓運河文化成為年輕人愿意“帶得走的文化記憶”,讓古老的運河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水”是江蘇的靈魂,是連接歷史與未來的橋梁。以“水”為脈,領略“大哉河海”,青年一代正以青春之我,守護這方水土,讓古老的水脈在新時代繼續奔流不息,共同繪就一幅“水韻江蘇”的壯美畫卷。(岑江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