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出行難”這道民生必答題,江蘇多地創新舉措,精準擴容公交線網、有效盤活共享車位、多部門協同加強管理,于細微處精準發力,交出一份充滿溫度的答卷。

【南京:104條公交微循環線路 綠色出行更暢達】
從學校、醫院、地鐵站到家門口,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如何能更加便捷?南京用“微循環公交”給出了解決方案。這些“寶寶巴士”車身僅有7米,能方便地在街巷間穿梭往來,線路的設計也打通了城市交通的毛細血管。往返于匯彩路東站和南京南站的216路主要服務于南部新城,沿途串聯起神機營、南京南站等地鐵站點,下了公交走幾步就能抵達地鐵站、高鐵站,非常便捷。

南京公交集團第四客運分公司汽車五隊隊長宋軍說:“216路是2025年8月6日開通的,主要就是銜接地鐵1號線、5號線和后續即將開通的6號線,解決南部新城和匯景家園社區群眾的出行。”
目前,南京全市微循環線路達104條,有機串聯起多個地鐵站點、深入社區,還包含了7條送學線、6條就醫專線,通過“短、頻、快”的運營模式,讓市民的綠色出行更加暢達。

南京市民卞先生說:“唐山路那邊原來沒有公交,210路微公交開通以后方便多了。”

【宿遷:暢通家校通勤路 讓送學不堵接娃不難】
早七點的送學車流和晚五點的接娃高峰,是不少家長的煩心日常。對此,宿遷探索了共享車位、優化車道、護學網絡等一系列精細化措施。早上,在南師大附中宿遷分校南校區東門,家長們正有序將車輛駛入宿遷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隊院內。這里共有50多個共享臨時泊位,按每輛車停留3分鐘、每個車位循環使用10余次計算,可基本滿足送學車輛的臨時停靠需求。

宿遷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隊四大隊民警雷磊說:“將路東側原本在路面上的非機動車道調整到了路牙石以上,這樣就為機動車通行騰出了更多空間,額外增加了一條機動車車道。”
截至目前,宿遷已有25家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在早晚高峰時段敞開大門,累計提供臨時泊位超1200個。警方也與學校、家庭三方聯動,515個護學崗讓接送更加安全高效。2025年,宿遷投入2900萬元專項資金,對100所學校周邊設施開展升級改造,對967所學校進行地毯式摸排,讓家校通勤路更順暢、更暖心。
記者│江蘇廣電總臺荔枝新聞中心
徐晗 李明洋
供片臺│南京臺 宿遷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