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每一份熱愛 致敬滾燙的生活
—— 寫在“蘇超”燃情落幕之際
秋日的南京開始轉涼,“蘇超”卻依然熱辣滾燙。11月1日,“蘇超”總決賽在南京奧體中心舉行,62329名球迷涌入賽場,共同見證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這是屬于“蘇超”的“春晚”,也是江蘇球迷的“世界杯”。

一如既往,“蘇超”再次奉獻了一場扣人心弦的精彩比賽。經過90分鐘的激烈對抗,雙方戰成0∶0。在補時5分鐘的最后時刻,南通隊獲得角球,但未能洞穿泰州隊球門。雙方進入令人窒息的點球大戰,在萬眾矚目中,泰州隊抓住機會,連發皆進,以4∶3戰勝南通隊,奪得“蘇超”冠軍。
足球的世界沒有什么不可能。重要的不是誰輸誰贏、進球多少,而是比賽的過程。“蘇超”是一項賽事,它讓越來越多的群眾參與足球,從中感受到足球的快樂,體育的魅力,運動的神奇;“蘇超”也是一扇窗口,濃縮著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的向往、對幸福的企盼。
祝賀冠軍泰州隊!祝賀“蘇超”!祝賀征戰“蘇超”的所有球隊和球員!祝賀逐夢征途中收獲成長的每一個人!
比賽總有終場,熱愛永不散場。13個城市、176天、85場比賽,讓我們共同鐫刻下屬于“蘇超”的記憶,澆鑄起屬于城市的榮耀。致敬每一份熱愛,致敬滾燙的生活!致敬為了夢想勇于拼搏的奮斗者!
一
致敬永不散場的熱愛。
過去幾個月,“蘇超”何以出圈,無疑是最熱門也最難回答的話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透過無數微光閃爍的故事,我們能夠看到平凡人的熱愛,找到“蘇超”爆火的密鑰。
清晨,當城市還沉浸在寧靜之中,南通隊隊員張衛已經起床,為上學的兒子準備早餐。這位33歲的前江蘇舜天隊球員,12年前曾代表國奧出征馬來西亞,卻因傷病不得不告別心愛的球場。“蘇超”,讓這位癡迷足球的老將重新回到賽場,他說:“生活就該這樣,簡單卻充滿希望。”
1993年出生的鎮江隊隊員許俊杰,小學時就被老師認定有足球天賦,踢了幾年比賽后,屈服于考大學的壓力,只得把足球暫放一邊。“蘇超”有召,沉睡的夢想又蘇醒了。白天,穿梭在城市樓宇間修空調;夜晚,穿上球衣馳騁球場,他說:“修空調是為了生活,踢足球是為了熱愛。”
35歲的泰州隊隊員張宇曾經被稱為“前申花足校的天才前鋒”,然而嚴重的腿部傷病讓他轉行做了廚師,7年間體重漲到了100多公斤。“蘇超”揭幕,讓他終于回到了魂牽夢縈的球場。他說,曾經以為自己的“足球夢”死了,原來只是換了一個賽場!
與很多老將不同,淮安隊隊員戴虎走的是“野路子”。少年時的他,只不過時常幫人撿球、遞水,偶爾被拉上場。參軍退伍后,他回到漣水做了村支部書記,時常用掃帚在曬谷場上畫出越位線。在7月20日“蘇超”第七輪淮安隊對陣無錫隊的比賽中,他踢進了他在本次聯賽上的首粒、也是“蘇超”開賽以來第100粒進球。他說:“青少年階段愛上運動,讓我的人生更有方向感。”
張衛、許俊杰、張宇、戴虎,都是“蘇超”516名球員中的普通一員。他們不是聚光燈下的明星,而是在生活與夢想的縫隙之間帶球過人的普通人;在他們的腳下,足球不僅是體育項目,也是詩意的生活與夢想的寄托。
在“蘇超”的球員中,65%為業余球員。白天,他們是教師、工人、快遞員、小店主,是城市里最普通的勞動者;夜晚,他們穿上球衣,化身綠茵場上大殺四方的戰將。他們在生活中如你我一樣平凡,卻在追逐夢想、熱愛生活中發現了另一個自己。
在這煙火人間,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唯有夢想可解百轉愁腸。“蘇超”,讓普通人有了在“家門口”看球的機會,讓更多人有了體驗“群眾體育”的可能。“你聽過6萬多人在你耳邊山呼海嘯的吶喊嗎?”提起“蘇超”比賽,新南京人嚴玥的感受尤為深刻。從一個對足球幾乎一無所知的“小白”,到對南京隊球員如數家珍的“迷妹”,嚴玥成為萬千新晉球迷中的一員。在“蘇超”的球迷中,80%為新晉球迷,他們因何愛上足球、何以鐘情“蘇超”?
生活不只眼前的瑣碎,還有遠山的風景,而足球,正是奔跑中最動人的詩行。無論身處人生高峰還是深陷生活的低谷,無論順風順水還是坎坎坷坷,都不忘當初的夢想,都相信未來有光。“人們從‘蘇超’里看到了生活的本真,對‘蘇超’的熱愛其實就是對生活的熱愛。”而這,正是“蘇超”能夠讓百姓共情的原因所在,也是“蘇超”留給人們的一筆無比豐厚又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二
致敬永不言棄的拼搏。
回望“蘇超”,出現在腦海的,首先是那些歡樂的片段。“比賽第一,友誼第十四”“大哥蘇得慘,二哥無所謂,三弟常墊底”“贏了醋里加酒,輸了酒里加醋”“人人都想當南哥”……許多網友感慨,“‘蘇超梗’密得不知道先笑哪個好”“‘蘇超’的喜感很強,幾乎承包了這個夏天我們所有的歡樂”。斗梗、斗圖、斗歌、斗詩,淋漓盡致地展示“蘇超”快樂足球的魅力,也讓“蘇超”贏得了“球迷的盛宴”“百姓的嘉年華”“城市的歡樂節”等名號。
然而,當終場的哨聲響起,當一切的喧囂沉寂,在我們心中刻下深深印跡的,更是“蘇超”賽場上涌現的一個個拼搶、拼搏甚至“拼命”的“名場面”——
5月25日,在“蘇超”第二輪徐州隊對陣宿遷隊的比賽中,雙方你拼我搶,寸步不讓。比賽下來,隊醫上場19次,用擔架抬走6人,兩隊替補隊員全部上場,最終雙方1∶1握手言和。時至今日,這場被網友稱為現代版“楚漢爭霸”的比賽,依然為球迷們津津樂道。
6月21日,常州隊主場迎戰南京隊。開賽后,雙方激烈拼搶,南京隊很快進球領先。此時天降大雨,許多球迷企盼“十三妹”能夠在進球上實現“零的突破”。然而,南京隊絲毫沒有放慢進攻的腳步,在常州隊的頑強抗擊中,最終南京隊4∶0“一騎絕塵”。盡管“踢進一球”的夢想沒有實現,散場時常州球迷依然齊聲高歌:“風雨中,這點痛,算什么!”球迷感嘆:“觀球享受堪比世界杯。”
“希望大家記住我的名字,我叫寇程。”6月29日晚,“蘇超”第五輪蘇州隊對陣揚州隊的比賽中,這位年僅17歲的小將開局僅1分17秒就破門,創造“蘇超”開賽以來最快進球紀錄。從寇程身上,我們看到了拼搏的具象化,看到了足球的活力與魅力。
7月19日,鹽城隊對陣南通隊進行到尾聲,雙方比分膠著,氣氛緊繃。第83分鐘,21號球員龐智超獲得定位球機會,站定、起腳、抬頭,一連串動作干凈利落,皮球在空中劃出一道優雅的弧線,精準墜入禁區,隊友及時前插,頭球破門。目光如炬的堅毅神情,左臉極其醒目的胎記,讓大家記住了這個心中有渴望、腳下敢拼搶的年輕球員。
踢得真、搶得兇、拼得狠。“蘇超”開賽后前25場比賽中,沒有一場0∶0,許多比賽進入尾聲時,觀眾以為要“互交白卷”了,結果最后幾分鐘實現零的突破。沒有躺平,唯有真刀真槍的拼搏;沒有懈怠,只有絲毫不讓的拼搶。在“蘇超”這里,傷停補時從來不是垃圾時間,而是最后的絕殺時刻。“進一個球”的執著,“拼到最后一秒”的堅持,“輕傷不下火線”的倔強,這就是足球的魅力、“蘇超”的魅力、體育精神的魅力。
“蘇超”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遠不止這些。因為贊助了10萬元,常州“東哈·東北街邊燒烤”火了。這家燒烤店的老板是為常州所吸引而前來發展的山西人,數年前做五金生意創業失敗后,他和他的妻子、90后的東北姑娘張敬宇從頭開始,一心做好吃的燒烤,硬是立住腳跟,還借著“蘇超”的東風,把路邊店變成了“網紅店”。“生活給我以痛,我卻報之以歌”,這對夫婦的奮斗經歷將“蘇超”比賽中永不服輸的精神、永不放棄的堅韌、永不停歇的打拼展現得淋漓盡致。
因為“蘇超”,另外一個東北人李太鎮也走到了公眾面前。這個被人稱為“賣拖鞋的瘋子”的中年人,為了足球夢,一邊辦廠造拖鞋,一邊辦青訓俱樂部“造”球員,一度把上海4套房子全賣了,“最難的時候,兜里只剩下3.2元”。即便是這樣,這個東北漢子也沒有放棄對足球的夢想,沒有停止頑強的打拼,沒有失卻對未來的信心。
央視足球解說員賀煒說:“請不要相信,勝利就像山坡上的蒲公英一樣唾手可得,但是請相信,世界上總有一些美好值得我們全力以赴。”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那些為了夢想的拼搏,為了生活的美好,總能以某個不起眼的細節打動我們,總是在云遮霧繞中閃閃發光。“蘇超”,讓人們看到了普通人在生活日常里迸發的英雄主義,看到了平凡人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不竭努力。
三
致敬永不懈怠的奔跑。
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眼里往往有不同的“蘇超”。“蘇超”下一粒球該往哪里“踢”?有人說,要做好“專”“轉”“傳”的文章,調動各方力量,一起來“踢球”;有人說,“蘇超”的未來,無疑在于城市化、群眾化、年輕化、專業化。“蘇超”出圈以來,有關“蘇超”的評論、分析、研究數不勝數——
“蘇超”踢出了一記“人文經濟學”的好球、“體育賦能發展”的金球、“思維破繭”的炫球。權威數據顯示,“蘇超”前6輪江蘇線下監測的旅游、出行、餐飲、住宿、體育5個場景實現服務營收近380億元,同比增長42.7%。“蘇超”不僅是一場體育盛宴,更是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蘇超”是“踢”出來的、“玩”出來的,也是“傳”出來的、“導”出來的。5月26日,新華日報·交匯點新聞專門成立接梗、玩梗、引導梗的“木更工作室”,相繼發起曬圖、對歌、斗詩等活動,推動網友既“卷熱梗”又“卷文化”。各設區市宣傳、體育、文旅、公安等部門群策群力,齊心協力,合力把一項城市足球聯賽成功打造為推動體育、文旅、消費共同發展的“超級IP”。
“蘇超”是城市營銷和地方形象塑造的“金名片”。通過“蘇超”,江蘇的地域文化、城市形象深入人心,江蘇人的低調務實不張揚、自信包容尚進取得到廣泛贊譽。可以說,“蘇超”帶來的收獲很多很多,那些看得見的,人們都已經看見了;許多看不見的,必將在今后日益顯現。
球如人生,人生如球。在流感疫情面前,醫生勇當“門將”,筑牢防疫的戰線,頂住病毒的侵襲;為了攻克創新難題,科研工作者像前鋒一樣,一次一次對未知領域發起沖擊;為了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求職者百折不撓,一次又一次參加“淘汰賽”,直至成功;為了培育祖國的花朵,辛勤的園丁自覺“加時”,除草施肥……每一個認真生活的人,都是人生賽場上的奔跑者,都是當之無愧的冠軍。
人生沒有彩排,每一天都是比賽,每一步都算數。只要是身在賽場,就難免有領先時的從容、有落后時的焦慮、團隊協作的默契、只身突破的孤勇。“蘇超”的每一粒進球,都凝聚著無數次傳球、跑位與配合;時代的每一次進步,也都源于無數個體的微光匯聚。從“天問”探火到“奮斗者”號深潛,從高鐵飛馳到5G領先,這些重大成就的背后,離不開萬千科研人員、工程師、技術工人的默默付出。他們或許不像巨星那樣星光閃耀,但正是他們的熱愛與堅守、奔跑與奮斗,構筑起“國之重器”的強大基石。
心懷熱愛,人人皆可成為推動夢想前行的力量;每一聲吶喊、每一滴汗水、每一顆澎湃跳動的心,都會化作中國式現代化壯麗畫卷上一道鮮亮的色彩。“蘇超”賽事已經落下帷幕,那些熱愛與堅守將延續并傳遞至實驗室的顯微鏡下、田間的稻穗之間、工廠的流水線上,融進每一個清晨醒來、選擇繼續奮斗的瞬間。
燃情“蘇超”,活力江蘇。奮進“十四五”,邁步“十五五”,我國正處于高質量發展關鍵期,面臨科技自立自強、鄉村振興、綠色轉型等時代大考。這也是一場需要全力奔跑的“決賽”,必須帶著頑強拼搏、百折不撓、團結協作、守望相助、勇于突破的精神,奔赴屬于這個時代的“決賽”,在不言敗、不服輸、不懈怠中共同書寫國家與民族的未來。
致敬“蘇超”,矚望未來。愿“蘇超”的光,激勵無數平凡的你我,在煙火人間中,奔赴新的一程!
(執筆:劉慶傳 陳立民 吳雨陽 朱紹岳 雙傳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