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王冰
南海之濱,潮起帆揚。11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三亞聽取自由貿易港建設工作匯報時發表重要講話,為即將迎來全島封關運作的海南自由貿易港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為黨中央著眼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作出的重大決策,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不僅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實踐,更是中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生動寫照。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高質量高標準建設自由貿易港”,把海南自由貿易港打造成展示中國風范的靚麗名片。從2018年黨中央鄭重宣布建設海南自貿港,到2020年《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公布,再到2025年12月18日即將啟動的全島封關運作,七年多來,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穩步推進,一系列制度型開放舉措從藍圖變為現實。自2018年建設啟動以來,海南累計推出18批152項制度創新案例,逐步構建起“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和“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流動”的政策體系。截至2025年9月,“零關稅”三張清單進口貨值達270.6億元,減免稅款50.9億元,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累計內銷110.8億元,免征關稅8.6億元,這些實打實的數據彰顯了自由貿易港政策的強大紅利和發展活力。
高標準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核心在于構建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海南自由貿易港作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交匯點,始終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謀發展。2018年以來,自由貿易港新設外商投資企業數量年均增速達65%,利用外資規模躋身全國前列,成為吸引全球投資的“強磁場”。從海口-迪拜航線開通到洋浦-阿布扎比姊妹港合作,從歐洲企業踴躍參與自由貿易港建設到外國駐華大使盛贊海南發展生機,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國際朋友圈”持續擴容,彰顯了中國與世界共享發展機遇的真誠意愿。在全球經濟面臨多重挑戰的背景下,海南自由貿易港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不僅突破了現有自貿開放水平,更為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注入了中國動能。
產業興則港興,高質量發展是自由貿易港建設的生命線。海南立足熱帶“溫度”、海洋“深度”、近赤道“緯度”三大優勢,加快構建“4+3+3”現代化產業體系,在新能源、生物科技、航空航天等高新領域深耕細作,建成中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打造深海科技策源地,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推動新質生產力不斷壯大。同時,海南牢固樹立“全國一盤棋”思想,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長三角等區域聯動,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交匯點作用。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是擴大開放,越要統籌發展和安全,牢牢守住安全底線”,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劃定了底線思維。海南自由貿易港在推進高水平開放過程中,堅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科學有序安排開放節奏,加強風險識別和防范,牢牢守住安全底線。從完善反走私綜合執法體系到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從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到構建更加開放的人才機制,海南在推進開放的每一步都注重筑牢安全屏障,確保自由貿易港建設穩扎穩打、行穩致遠。
潮涌海天闊,風勁好揚帆。即將啟動的全島封關運作,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邁向新階段的重要標志,更是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標志性舉措。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錨定“引領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的戰略目標,持續深化改革創新,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統籌發展和安全,讓這座南海明珠在新時代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貢獻更大力量。(王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