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商云集太湖之濱,開放大省江蘇將又一次吸引世界的目光。
11月18日,2025年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交流會暨企業家太湖論壇將在無錫舉行。這是江蘇的機遇,更是無錫的擔當——打造全球資本青睞的“強磁場”、產業創新鏈路的重要“發起點”,和融入國際循環的關鍵“聯結點”,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
實力見證:全球產業版圖中的“無錫坐標”
進博會剛剛落幕,來自法國的施耐德電氣立刻馬不停蹄開始為參加太湖論壇作準備。“施耐德電氣落戶無錫以來,不斷擴大投資布局。我們對江蘇、對無錫的制造能力、智造水平非常認可。”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胡曉說。
無錫工廠,是施耐德電氣在中國重要的電子能力制造中心,專注于為能源管理和工業自動化業務生產關鍵產品。“江蘇紅利”疊加“無錫效率”,讓施耐德電氣無錫工廠于2022年實現了范圍1和范圍2的凈零排放,比原定2030年的目標提前了8年。今年4月,世界經濟論壇(WEF)揭曉最新一批“燈塔工廠”名單,施耐德電氣無錫工廠憑借在智能制造與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卓越創新,獲評“可持續燈塔工廠”,成為江蘇首家獲此殊榮的制造企業。
“中國是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擁有全球最完備的工業體系,以江蘇為代表的長三角地區更是制造業門類最齊全的區域之一。”同樣在無錫投資的法國TLD集團騰達航勤設備公司首席運營官吳建強舉例說,一臺集裝貨物裝載機內含成千上萬個零部件,涉及上百個一級供應商,這些關鍵供應商100%可以在中國找到,95%分布在無錫及周邊“一小時產業圈”。
無錫以實體經濟見長,制造業實力雄厚。近年來,無錫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已形成物聯網、集成電路、高端裝備等7個超2000億元規模產業集群,其中5個躋身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無錫正在推動產業創新和科技創新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高地。這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也堅定了我們扎根無錫的信心。”走進無錫高新區的GE醫療無錫基地,企業負責人告訴我們,這里平均每4.5分鐘,就有一臺個性化配置的超聲主機完成裝配、下線交付,GE醫療全球超60%的超聲探頭和40%的超聲主機都從這里產出。而當我們放眼廠區之外,一座高端醫療器械產業園已初顯崢嶸,其中包括同步建設的GE醫療超聲大中華區總部。
無錫高新區科技商務中心、科技交流中心俯瞰。張園昀攝
不止GE醫療深耕于此,在無錫高新區科技商務中心里,法國羅格朗、德國威巴克、瑞典阿特拉斯等跨國公司的logo熠熠生輝。這片僅2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著世界500強投資企業128家,形成“日資高地”、“韓資板塊”、“歐美組團”的國際產業集群,更獲評江蘇省首個外資總部經濟集聚區。
這種“總部+基地”的模式,在無錫開放領域已形成示范效應:博世商用車業務中國總部、西門子中壓智能化數字工廠、達能紐迪希亞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生產基地等一批功能性總部相繼落地。截至 2024 年底,無錫已有54家外資企業被認定為江蘇省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顯示出外資以無錫為核心,打造扎根中國、輻射全球的“合伙人”與“創新源”的信心。
敢為人先:江蘇對外開放的“無錫起點”
當我們聚焦無錫,可以看到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縮影:外資企業與無錫發展“一路同行”、共同迎接挑戰,共同贏得機遇。外商、外資已“鏈”入無錫經濟的肌理,也共同塑造、成就了今天的無錫——
1981年,江蘇省首家中外合資企業——中國江海木業有限公司在無錫誕生,成為無錫“引進來”的先聲。1992 年,無錫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獲批成立,成為全市對外開放的“橋頭堡”。次年,新加坡工業園落戶,開創了中外園區合作的典范模式,吸引首批外資企業扎根。彼時,布勒、阿里斯頓等一批國際知名企業率先入駐,開啟了在無錫的發展征程。
商業領域同樣開放先行。1996年,江蘇首家中外合資零售企業無錫八佰伴商貿中心落戶,隨后麥德龍、家樂福等國際商業巨頭紛至沓來,LV、HERMES等50余個國際品牌相繼入駐,持續放大無錫的城市商業能級。數據顯示,2024年無錫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284.1億元,同比增長4.5%。
關鍵的質變持續發生在產業領域。隨著無錫集成電路、生命健康、新能源等產業規模躍居全國城市前列,博世動力總成、SK海力士、阿斯利康等跨國巨頭紛紛加大在錫投資,形成“世界500強扎堆、產業鏈集群”的獨特景象。
今天,無錫集聚外資企業超7200家,四分之一的世界500強企業投資近250個項目,累計實際使用外資超 800 億美元。2024年,無錫實際使用外資完成34.4億美元,占全省比重提升至18.1%,外資密度全省第一。
無錫是江蘇對外開放“引進來”的起點,也是“走出去”的先鋒。在全國首批認定的8個境外工業園項目中,無錫獨占其一——“柬埔寨西港特區”成立17年來,累計入駐企業達208家、創造就業崗位約3.2萬個,對柬埔寨西哈努克省的經濟貢獻率已超過50%,成為中國企業“出海”的標桿。
從最初的“破冰試水”到新時代的“雙向融合”,交流合作打開新空間。目前,無錫對外投資已遍布全球97個國家和地區,累計投資1920個項目,中方協議投資額269.7億美元,數量和規模均居全省第二。全市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突破1.3萬家,外貿規模連續四年保持在千億美元以上。
太湖之約:雙向開放新格局的“無錫篇章”
今年5月,阿斯利康投資4.75億美元的小分子藥物新工廠在無錫開工建設,主要生產阿斯利康在研管線中的心血管創新藥,預計2028年第四季度投產,供應國內及海外市場。
“此次再投資是阿斯利康在華發展的又一里程碑,體現了我們深耕中國市場的堅定信心。”阿斯利康全球生產運營高級副總裁、亞太區生產運營負責人溥思同說。自1993年落戶以來,阿斯利康累計在無錫投資超10億美元,形成涵蓋研發、生產、物流的全產業鏈生態,無錫已成為其在中國的重要戰略基地。
無獨有偶。阿法拉伐(江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兩年內增資2000萬美元,將業內最大尺寸螺旋板換熱器項目落地江陰,成為全球首個將該核心技術引入中國的企業。其間兩次增資均是利潤再投資。
龍頭企業的再投資,彰顯了外資對無錫的堅定信心。為鼓勵外商持續“加倉”,無錫在省內率先出臺《關于加大力度支持外資企業境內再投資的十項措施》,有針對性地提高再投資支持比例;開展外資企業境內再投資“敲門行動”,動員企業將未分配利潤、資本公積等轉化為實際投資。
數據顯示,在今年新到位的外資中,有9.7億美元來自無錫現有外資企業的利潤再投資,占全市實際使用外資比重的36.7%。
“曾經,外企在中國投資的邏輯是打造‘生產—銷售’的簡單閉環,協同布局全球業務。如今,外企更希望成為中國深度合作的‘生態—伙伴’。”有關專家表示,近年來,外企持續加速在江蘇的戰略布局,為維護產業鏈供應鏈暢通貢獻了積極力量。
無錫利用外資整體優勢明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保障雙向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無錫同樣決心堅定、舉措有力——
聚焦制造業產業鏈,重點支持外商投資高端裝備、基礎元器件、關鍵零部件等領域,加快補齊重點產業鏈上的短板,有力支撐重點產業鏈強鏈補鏈,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同時,聚焦重點國別地區,開展形式多樣的經貿活動,招引更多世界500強企業、細分領域“隱形冠軍”和高科技“獨角獸”以及數字經濟等處在科技前沿、引領未來產業發展項目。
推出“外資十條”、《無錫市推進外資企業總部化基地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 年)》等,形成了覆蓋外資落地、發展、升級全生命周期的政策體系。在省內率先實施“外籍人士來錫便利化十項措施”,設立知識產權法庭、國際商事法庭,開通生物醫藥研發物資“綠色通道”,建立專班專人服務機制,一年內協調解決企業通關、退稅等問題100余項,做到服務精準滴灌。
即將召開的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交流會暨企業家太湖論壇,將為江蘇、為無錫擴大開放匯聚新質打造絕佳平臺。據了解,本屆論壇期間將進行全省重點外資項目成果展示,發布一批重大開放平臺,展示一批外資總部企業和外資總部經濟集聚區。此外,無錫將精準鎖定“465”現代產業集群,圍繞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新能源等重點產業開展產業鏈對接合作活動,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進一步發揮好重要的鏈接作用。
從太湖出發,“鏈”通世界,共贏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