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主任閆世東一行深入鹽城環保科技城調研大氣污染治理工作,重點考察鹽城清新環境技術有限公司、江蘇南大華興環保科技股份公司兩家骨干企業。在實地察看研發實驗室、生產車間及技術應用成果后,閆世東對園區以技術創新破解大氣治理難題的實踐給予高度評價,為園區大氣治理成效點贊。

“這套設備的核心過濾精度能達到多少?在化工園區的實際應用效果如何?”在鹽城清新環境技術有限公司研發實驗室,閆世東俯身察看新型廢氣處理核心組件,詳細詢問技術參數與產業化應用情況。企業副總經理陳韻白介紹,依托園區“金字塔式”研發體系支撐,公司自主研發的高效廢氣凈化系統已實現VOCs去除率98%以上,目前已服務長三角地區60余家化工企業,單廠年均減排揮發性有機物超20噸。
走進生產車間,自動化生產線正全速運轉,一批即將發往安徽某化工園區的廢氣處理設備正在進行出廠前的最后調試。“從實驗室原型到量產產品,園區的中試基地幫我們打通了‘最后一公里’。”負責人指著設備上的核心模塊介紹,該技術已獲得12項國家發明專利,入選江蘇省重點環保技術推廣目錄。閆世東仔細詢問設備運行數據,在了解到該技術可使企業廢氣處理成本降低30%后,當即稱贊:“既環保又經濟,這樣的技術值得大力推廣。”

在江蘇南大華興環保科技股份公司,閆世東重點考察了精細化工廢氣治理技術及典型案例展示。作為入選江蘇省“瞪羚企業”的環保骨干企業,南大華興已構建“技術+產品+服務”一體化發展模式,其研發的微氣泡高級催化氧化反應器等核心裝備,已應用于全國 800余家企業的廢氣治理項目。
“這是我們為江蘇某上市農藥企業定制的廢氣處理方案,通過三級吸附催化工藝,將有毒廢氣轉化為無害物質,處理后排放濃度遠低于國標。”公司董事長戴建軍指著案例展板介紹,該項目實施后,企業周邊空氣質量優良率提升15個百分點,相關技術已獲得5項授權專利。閆世東翻看企業項目臺賬,當得知公司三分之二員工常年駐場服務企業治污,年營業收入連續三年超2億元時,他表示:“‘政府的環保顧問、企業的環保管家’這個定位很精準,正是這樣的專業力量,讓藍天保衛戰有了堅實支撐。”
調研中,閆世東還詳細了解了園區全產業鏈發展情況。據環保科技城負責人介紹,園區已形成覆蓋研發孵化、設備制造、工程服務的完整環保產業生態,其中煙氣治理裝備占全國20%市場份額,多項技術已服務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9月份,被國家工信部認定為全國首家煙氣處理環保裝備領域的產業集群。
“從實驗室的技術攻關到企業的實際應用,再到全產業鏈的協同發力,鹽城環保科技城走出了一條大氣治理的特色之路。” 調研尾聲,閆世東在鹽城清新環境技術有限公司的留言簿上鄭重寫下“藍天保衛戰,功不可沒”。

他認為,大氣污染治理是一場持久戰,需要持續強化技術創新支撐,鹽城環保科技城構建的“研發—轉化—應用”閉環生態,為全國園區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希望園區繼續發揮產業集群優勢,培育更多優質環保企業,以更先進的技術、更優質的服務,為藍天保衛戰貢獻更大力量。
鹽城環保科技城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此次調研為契機,進一步完善創新生態,加快推進大氣治理技術迭代升級,力爭年內新增3項國際先進治污技術,以實際行動書寫綠色發展新篇章。
通訊員 袁登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