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運河畔,屹立著一座承載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抗戰精神之山——邳州市禹王山。
1938年四五月間,以禹王山為中心戰場,中國軍隊和日寇進行了一場歷時27天的慘烈拉鋸戰,史稱“禹王山抗日阻擊戰”,這是徐州會戰后期最慘烈的關鍵之戰。國民革命軍第60軍,以遲滯日軍占領徐州、掩護主力部隊轉移為主要任務,同日寇展開了激烈廝殺,重創日軍兩個王牌師團,斃敵1.2萬余人,傷敵2.3萬余人。全軍13869名將士血灑青山,粉碎了日軍“切斷隴海鐵路,直取徐州”的作戰計劃,為“武漢保衛戰”贏得寶貴的時間。
人死不怕,大不了就當“一塊磚”
8月底,伴著小雨,記者來到禹王山,沿著山路,步行不久進入紀念園的主軸線。拾級而上,臺階以一段、九段、三段和八段的踏步,寓意阻擊戰發生在1938年。
在徐州會戰“臺兒莊大捷”中,我軍取得正面戰場的首次勝利。日寇重整被稱為“鋼軍”的第十師團和“師團之花”的第五師團,包括兩個最精銳的王牌師團及偽軍,總計10余萬人,企圖突破禹王山、連防山一帶防線,直取徐州。
禹王山海拔不過百余米,卻是徐州和臺兒莊之間的最高點,戰略位置極為重要。站在山頂的疊翠帆影亭內,眼前一馬平川,天氣晴好時,向北能遙望臺兒莊,京杭大運河像一條白練蜿蜒南去;西南方是310國道,可直通徐州。“禹王山的地理和戰略位置顯而易見,是日寇進攻徐州的首爭之地。”講解員王茜說。
戰斗一打響,立刻進入殘酷的絞殺。60軍4月中旬才從云南昆明誓師出發,乘火車,經武漢,輾轉跋涉,千里迢迢奔赴徐州抗日前線。由于戰事緊急,他們過徐州而不停,在車輻山站下車,向邢家樓、蒲汪、東莊地區集結,于4月22日拂曉抵達禹王山,次日就投入了慘烈的激戰。
23日至27日這5天,是禹王山阻擊戰最慘烈的階段,僅23日當天,60軍就犧牲了3名團長。日寇在飛機、大炮、坦克掩護下輪番進攻,不僅用機槍掃、用炮轟,還用坦克在中國軍隊的戰壕上來回碾壓,不少中國士兵被壓垮的土掩埋。中國軍人沒有退縮,跳到日軍坦克上面,撬開蓋子,再用集束手榴彈與之同歸于盡。由于原有防御工事不斷被消耗,中國軍隊只能把戰友的遺體堆疊起來作工事,“血肉長城”始終屹立在禹王山。將士們說,人死不怕,大不了就當“一塊磚”。
“忠烈樹”見證,八十七載英魂長存
如今的禹王山海拔124.6米,而戰前是126米,27天的戰火耕犁,硬生生把山體“削”減了1.4米。
沿著棧橋走向山頂,三道由碎石堆砌的戰壕遺址漸次展開,形似3個從大到小包裹的“口”字。禹王山抗日阻擊戰遺址紀念園園長張凡蹲下身,指著第三道戰壕處一個1.2米高的玻璃罩內,說:“這40平方米的彈孔遺址被完整封存。”碎石上密集的彈孔清晰可見,如同歷史刻下的“傷疤”。
60軍沒有逃跑的將軍和投降的士兵,都是主動請纓、慷慨赴死的名將,以血書明志、誓與陣地共存亡的英勇戰士。紀念館展示了不少英烈的遺囑、家書,既飽含濃濃的親情,更洋溢著慷慨赴死的愛國情懷,讀來蕩氣回腸,催人淚下!
旅長陳鐘書殉國前口述,由人代筆留下了一份遺書。征戰南北、鐵骨錚錚的漢子在生命最后,想到了家鄉云南,想到了自己不僅是一名軍人,還是10個孩子(長子11歲,幼子僅1歲)的父親……
火石埠戰斗中,團長莫肇衡掙扎著扯下浸滿鮮血的軍衣,在道旁石頭上寫下“壯志未酬身先死”的血書遺言,時年43歲;新婚僅6天的連長黃人欽殉國后,戰友們在他身上發現了一封被鮮血浸透的遺書,那是他寫給新婚妻子商幼蘭的:“身為軍人,義當報國?!?/p>
女子救護隊隊員、湖南漢壽縣新興鄉姑娘劉守玟,瞞著家人隨22軍50師輾轉來到徐州,參加了禹王山阻擊戰。為了救護一名連長,劉守玟搬起石頭砸向日軍軍官,不料被一顆子彈從背后擊中。當晚,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說了一句“我想媽媽了”,就再也沒有睜開眼睛,時年18歲。
禹王山上,有一棵當地很少見的麻櫟樹,歷經27日戰火洗禮,是山頂唯一幸存的樹木。87年來,它櫛風沐雨,枝葉茂盛,默默守護著犧牲在禹王山上的英靈,被當地人尊稱為“忠烈樹”。
硝煙散盡,抗戰精神激勵城市蝶變
青山不語,英魂永存,禹王山抗日紀念館鮮花常新。
早在2014年,當地就成立了史料征集組,奔赴云南各地尋訪健在老兵,征集抗戰史料。紀念園247畝土地完成了系統性修繕:山北的陣亡將士叢葬處,黑色花崗巖下安葬著部分戰士的遺骨;山上唯一的“禹王泉”,一池清水,睡蓮盛開;山頂的“禹王園”在原禹王廟上復建,曾是戰時的臨時救助站……如今,禹王山抗日阻擊戰遺址已成為徐州乃至蘇北地區面積最大、保存最好的抗戰遺址,2015年8月被列入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也是徐州市唯一一處國家級抗戰紀念遺址。
“徐州會戰,特別是臺兒莊戰役、滕縣戰役、禹王山戰役等,打出了血性,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粉碎了日軍和買辦們的‘速勝論’,打出了抗戰勝利的信心?!毙熘菔惺分巨k公室副主任柳彥說。
徐州淪陷后,當地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拿起武器,建立一支支抗敵武裝,古彭大地,遍燃抗日烽火。邳州境內第一支抗日武裝——邳縣青年抗日義勇隊于1938年7月在土山關帝廟成立,連打了3個勝仗,用行動積極支援了正面戰場。
硝煙散盡,偉大抗戰精神在新時代綻放出耀眼的光芒。銘記這段慘烈悲壯的歷史,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邳州扎實推進新型工業化,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對標徐州“343”創新產業集群,長城汽車等百億級項目從無到有、接續突破。推動六大主導產業強鏈補鏈延鏈,打造碳基新材料產業基地、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基地、半導體材料與設備產業基地、生態家居產業基地、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基地、綠色食品產業基地。從貧困落后到全國百強,古邑邳州正在經歷美麗的蝶變。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李 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