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機器人射門后俏皮“癱坐”斷電,憨態模樣引全場大笑,不久還將亮相蘇超賽場助威;無人配送車在江蘇6市運營超200輛,穿梭城鄉破解鄉村物流難題;側掃雷達國內市場占有率超85%,為汛情預警筑起堅實“科技防線”……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江蘇企業攜一眾硬核成果精彩亮相,從科技賦能體育、水文監測,到法律服務跨境聯動,再到文旅與智能物流的跨界突破,全方位展現“蘇企智造”與“江蘇服務”的強勁實力。
作為已成功舉辦11屆的盛會,服貿會不僅是中國服務業開放創新的“成長記錄儀”,更是全球服務貿易互聯互通的“機遇連接器”。今年以“數智領航,服貿煥新”為主題,跨界、創新、多元的特質愈發鮮明,國際消費加速融合,成為展會最亮眼的標簽。

酷炫科技“新秀場”:蘇企硬核成果直擊行業痛點
從守護群眾運動安全的AI系統,到破解鄉村物流難題的無人車,再到精準預警汛情的側掃雷達……服貿會體育服務專題與供應鏈展區內,江蘇企業的科技成果自帶“焦點光環”,每一項創新都精準戳中行業痛點,用技術實力解決實際難題。
在體育服務專題展區,江蘇斯賽福體育科技有限公司的運動行為AI系統前圍滿了參展者。“這套系統就是群眾體育運動的‘智能守護者’,能實時捕捉運動者的肢體軌跡和動作幅度,快速分析風險并給出科學指導。”公司總經理劉國超一邊演示操作,一邊介紹系統優勢。以往,普通健身愛好者常因動作不規范面臨受傷風險,而該系統通過AI算法實現實時監測、科學指導“雙功能”,目前已在校園體育教學、社區健身指導等場景落地推廣,讓科技真正為運動安全“保駕護航”。
此次服貿會,斯賽福還收獲了國際合作新機遇——與新西蘭籃球協會、國外多所大學科研團隊達成合作意向,未來將在技術研發、數據分析、智能器材推廣等領域深度聯動,讓“蘇企智造”走出國門,服務全球體育愛好者。
不遠處的南通鐵人運動用品有限公司展區,幾位外賓正饒有興致地體驗智能健身器材。“國內硬件器材市場已趨飽和,我們正從‘器材供應商’向‘公共服務供應商’轉型。”公司北京分公司負責人朱小剛指著一款可聯網的室外智能健身器材介紹,該器材能實時記錄運動數據并同步至云端,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南通等城市的社區、公園落地。朱小剛透露,未來企業還將推出社區定制化體育活動、本土賽事IP打造等服務,為體育產業發展開辟新路徑。
供應鏈及商務服務展區的菜鳥展臺前,公開道路無人配送車GT2.0成了“網紅展品”。這款可裝載600件包裹的無人車,憑借長續航、靈活通行的優勢,在縣域鄉村物流場景中口碑爆棚。“鄉村快遞網點常面臨人員短缺、配送成本高的問題,無人車運營成本低、配送時間靈活,能高效完成網點至驛站的運輸任務。”菜鳥集團公共事務總監任雋姝介紹,目前該車型已在江蘇蘇州、無錫、南京、淮安等6市的公開道路和高校校園運營,投入車輛超200輛,累計運營里程突破10萬公里。展會現場,不少縣域物流企業代表主動前來咨詢合作,希望借助這一技術破解鄉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難題。
9月12日晚的服貿會成果發布環節,南京微麥科斯電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三款側掃雷達產品一亮相,就吸引了水文領域從業者的目光。“過去汛期,傳統測流設備常被湍急河水沖走,還可能造成人員傷亡,安全性和穩定性都不夠。”公司市場部銷售經理賀沁道出行業痛點。而微麥科斯的側掃雷達采用非接觸式設計,可實現半徑50—1000米的全域水文動態捕捉,在無人值守狀態下就能實時傳輸數據,既降低了人力成本,又大幅提升了監測安全性。目前,該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超85%,展會期間已有多家水庫用戶達成合作意向,未來將為各地汛情預警提供更精準的技術支持。
全球合作“連接器”:跨界聯動匯聚國際資源
服貿會不僅是科技成果的“展示窗口”,更是全球資源對接的“超級連接器”。江蘇企業與機構借展會契機,打破地域與行業壁壘,在法律服務、醫療供應鏈等領域實現跨界合作,為“走出去”的中國企業與全球客戶搭建起高效溝通的橋梁。
法德東恒柯伍陳(南京)聯營律師事務所的展位前,咨詢跨境法律問題的企業代表絡繹不絕。作為江蘇省首家蘇港聯營律師事務所,該所自2024年9月成立以來,就成了寧港法律合作的“破冰者”。“今年是我們首次參加服貿會,短短幾天就接待了來自德國、巴基斯坦、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的潛在客戶。”聯營所負責人沙鷺介紹,不少“出海”企業在跨境合作中常面臨法律風險,而聯營所憑借蘇港兩地資源優勢,能為企業量身定制法律服務方案。展會期間,他們還與國內建筑工程、文旅服務、物流供應鏈領域的企業建立聯系,與法律界同仁探討涉外業務新路徑,讓服貿會的“全球窗口”功能愈發凸顯。沙鷺表示,未來將繼續整合全球法律資源,助力中國產業和資本穩健“出海”。
醫療健康領域,強生醫療科技的創新產品同樣“重磅登場”。“6年來,蘇州外科工廠不斷引入全球前沿智能制造技術,從單一產線發展為多品類生產體系,核心就是為了更快響應中國市場需求。”強生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服貿會,強生帶來兩款首次亮相的創新產品——心力衰竭治療領域的Impella? CP with SmartAssist介入式左心室輔助泵,以及治療全身型重癥肌無力的尼卡利單抗注射液,用“全球創新 + 本土落地”的融合成果,為中國患者帶來更多治療選擇。
多元融合“試驗場”:文旅體創新激活消費新活力
“科技+文體旅”的融合形態,是今年服貿會最吸睛的熱點之一。多元場景讓科技與文體旅碰撞出別樣火花,不僅喚醒了歷史文化魅力,更激活了城市與賽事的獨特吸引力,為消費市場注入新活力。

服貿會文旅服務專題區的一角,上海風語筑出品的《夢回圓明園》VR體驗區排起了長隊,日均吸引觀眾近200名。來自華北電力大學的摩洛哥留學生艾斯攥著號碼牌,滿眼期待:“早就聽說圓明園是東方園林的瑰寶,現在終于能通過科技,重新走進這座‘消失’的皇家園林,太想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了!”
今年1月,風語筑獲圓明園管理處官方授權后,已在圓明園遺址公園海棠書院完成項目首發,讓“數字圓明園”從構想變為現實。“這是全球首個以圓明園為主題的3A級畫質VR大空間項目。”展區負責人劉書宇介紹,觀眾只需戴上輕便的VR裝備,就能在十幾平方米的空間內瞬間“穿越”到百年前的圓明園:朱紅宮墻的紋路清晰可觸,園林水榭旁的錦鯉在波光里游動,宮廷華服的繡線仿佛還帶著絲線的光澤,案頭器物的紋飾細節纖毫畢現……而這一切沉浸式體驗的背后,是全球頂尖的LBSS大空間追蹤技術在“發力”,它實現了對圓明園全盛時期風貌1比1的精準復刻。
據悉,這款火遍服貿會的項目還在持續拓展消費“新場景”——今年夏天,“圓明園數字展?記憶中的技藝”在上海正式亮相,迅速成為市民游客爭相打卡的新晉地標。劉書宇透露,未來這一項目還將以“數字臨展”的形式走進更多城市,讓更多人有機會解鎖不一樣的圓明園。
風語筑與江蘇的合作也結出了碩果。今年3月,蘇州高鐵新城“未來科幻館”開館即爆紅:建筑以“星系核心”設計靈感,外立面2000余平方米LED貼膜屏、2200個點光源與1.3萬米輪廓燈交織,入夜后化作璀璨的“科技之心”,成為蘇州北站旁最亮眼的視覺焦點。
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的余熱還未消散,拿到獎牌的“功勛機器人”就再度集結——本屆服貿會上,12號戶外展館成了觀眾爭相打卡的熱門地。這里不僅陳列著剛在世界賽事中斬獲佳績的人形機器人,更有機器人足球、自由搏擊等“現場賽事”輪番上演,科技與體育碰撞出的趣味火花,讓展館內歡呼聲此起彼伏。

9月12日下午,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師生帶來的機器人足球比賽,更是將現場氛圍推向高潮。賽場上,機器人精準卡位、奮力射門,進球瞬間引來全場歡呼;可下一秒,它卻因電量耗盡原地“癱坐”,逗得觀眾“笑翻天”,大家紛紛調侃:“完全理解‘球員’,這是拼到了最后一格電!”
就在今年8月結束的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上,他們團隊組建的參賽隊還拿下了第四名的好成績。“算法是中國機器人的一大優勢,在這個領域我們領先不少國外團隊。”該校機電工程學院機器人工程系主任劉相權向記者解釋,機器人足球賽不僅有觀賞性,更是技術打磨的“試驗田”,“通過賽事不斷優化算法和機械性能,其實是為機器人未來應用到生產生活場景做技術預演”。
現場,劉相權還透露了一個好消息:目前“蘇超”已與團隊取得聯系,不久后,這些足球機器人將亮相“蘇超”賽場,在開場環節為賽事“熱身”,用科技范兒的表演為足球隊助威。
用科技啃下行業痛點“硬骨頭”,以服務架起全球“資源橋”,靠文體旅融合解鎖消費“新場景”……一個個含“新”量拉滿的實踐案例,鮮活展現著中國市場的旺盛生命力;一場場高效洽談、一輪輪成果簽約,“敞開大門做生意”的誠意與行動,正讓服貿會成為全球共享機遇、共促發展的優質平臺,也讓世界看到中國服務貿易的無限可能。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王夢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