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時節,全省進入秋糧收獲的收尾期、收購的關鍵期,農民一年的收益關鍵在此。
不過,今年9月至10月,持續陰雨及臺風天氣,對秋糧生長及收割造成一定影響。眼下的收購市場行情怎樣?如何保障農民種糧收益?記者來到田間探訪。

看“天”收糧,各地提前啟動指揮有力
11月6日,江蘇省農墾集團有限公司新曹農場分公司標準化種植基地里機聲隆隆,水稻搶收搶烘、小麥搶耕搶種,一派繁忙景象。“截至11月6日,全場8.2萬畝水稻實現應收盡收,全部進入烘干線和曬場,秋播保質保量推進,播種面積已達98%以上。”新曹農場分公司副總經理夏濟兵說。
談及今年的水稻收割,夏濟兵直言“收獲不易”。他分析,今年夏季高溫來得早、升高快。7月初,部分水稻田發苗受到傷害。而且今年持續高溫時間長,對水稻抽穗揚花期影響較大。10月初又遇連續陰雨,影響水稻灌漿結實。“還好沒有出現倒伏和穗發芽現象。我們搶準時機,于10月21日比去年提前兩天啟動秋收。”
夏濟兵介紹,新曹農場第一時間成立“三秋”指揮部,形成由主要領導牽頭、農業分管負責人一線指揮、部門全員參與的“三秋”工作專班,每日匯總秋收秋種數據、調度農機力量。據統計,共組織場內180多臺農機具及300多臺套社會化農機具及時收割運輸,全場60個水泥曬場、4條日烘干2800噸的大型烘干線接連上場,在此保障下,畝產預計達1110斤,與去年基本持平。
由于及時關注天氣,南京市六合區竹鎮鎮立友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今年種植的2600余畝水稻至10月下旬全部收割完畢。合作社負責人張立友說,由于陰雨天氣收收停停,但總體因收割較早,產量未受影響,整體平均畝產約700公斤。合作社自有6臺烘干機24小時運轉,收割的濕谷均能及時烘干。“合作社每天能處理90噸濕谷,目前已幫大戶烘干3000多噸。”張立友說。
據全省農情調度,截至11月6日,全省秋糧收獲3729.9萬畝、進度約83%,比上年同期多收獲521.4萬畝。其中水稻收獲2607.7萬畝、進度78%。全省累計烘干糧食1078.4萬噸。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李剛華分析,今年秋收前期的臺風陰雨天氣對水稻生長確有影響,但不太明顯,主要是部分雜交稻倒伏影響收割進程。收割進度上,雖然蘇南蘇北地區間有些差異,但天氣預報準確,各地指揮有力,目前都在搶收搶種。“今年各地針對常發性高溫天氣,有效調節了播期并在高溫階段采取了針對性措施,高溫危害比前幾年小;9月之后陰雨雖有影響,但總體應該比去年好。建議當前沒有完成收割的地區還是搶收搶烘。”他說。
訂單在手,價格保障有了“壓艙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除了水稻收割,糧價波動是農戶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我們合作社種植面積2000多畝水稻,其中超九成為南粳46。”淳南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汪君偉介紹,出于訂單種植及大米銷售的需求,合作社始終選擇高品質稻谷品種,這兩年持續種植的南粳46均是采購自省農科院的原種,憑借優良品質深受市場認可。不過今年受天氣影響,早播的南粳46出米率和產量略受影響,晚播的則表現稍好。截至11月6日,合作社秋糧收割進度已完成80%左右,后續將根據天氣情況穩步推進剩余收割任務,確保顆粒歸倉。
談及今年的糧價走勢,汪君偉直言“不如往年”。他算了一筆賬:以南粳46為例,按米價2.3元/斤左右折算成稻谷價格后,單純農戶直接售賣稻谷的價格,去年每斤約1.6—1.7元,今年則降至1.4—1.5元,一畝地收益大概減少一兩百元。
在糧價下行壓力下,訂單農業成為合作社保障收益的“壓艙石”,這也讓汪君偉切實感受到惠農政策帶來的紅利。“我們和才林高科、晶健米業簽訂了1萬多畝的訂單農業協議,約定收購價2.45元/斤,和去年基本持平,價格保障很扎實。同時,像‘金陵味稻’這樣的收購主體,采用訂單模式收購時,價格會比一般市場收購價高出1毛錢左右,是實實在在的惠農支持。”汪君偉說。
汪君偉深有感觸地分享了品牌帶來的好處。“我們是‘金陵味稻’區域公用品牌的一員,母子品牌模式大大提升了我們子品牌的影響力。”汪君偉表示,品牌方提供的統一種源和統一種植標準,不僅讓種植戶的管理更規范,也贏得了市場的廣泛認可。在銷售端,品牌背書讓合作社的產品在攤位擺放、客戶認可度等方面都更具優勢,如今借助品牌帶動,一年能銷售10萬斤大米。
針對今年秋糧價格下行的壓力,在采訪中,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應該針對優質品種大力推廣訂單農業,推行標準化種植,這樣一方面能為農戶的收益提供穩定保障,另一方面也能推動區域糧食產量和品質的整體提升,形成“優質優價、穩產穩收”的良性循環。
張立友也告訴記者,10月中旬時干谷收購價1.2元/斤,明顯較低,因此即使稻谷烘干也囤在倉庫,到了11月初價格才升至1.25—1.3元/斤,與往年持平。“但是如果水稻受臺風和倒伏影響,品質下降,導致出米率下降,可能價格也不會太高,只能賣到1.1元/斤至1.2元/斤。”
記者了解到,總體上看,今年稻谷市場供強需弱、粳強秈弱,價格弱勢運行。全省最新秈稻收購均價1.29元/斤,同比下降1%,隨著新稻大量上市,供需格局進一步寬松,價格下行壓力較大,秈稻啟動最低收購價預案的可能性大;目前,粳稻收購均價1.35元/斤,與去年開秤初期基本持平,優質南粳系列收購價格在1.45—1.50元/斤左右,有力支撐我省粳稻價格保持相對平穩。
全鏈條發力,補貼烘干倉儲不用愁
當前,秋糧收購正進入關鍵階段,如何以全方位措施保障農民種糧收益?
今年,張家港市秋糧種植面積超25萬畝,截至目前,收割進度達50%,收購進度約40%。在多重保障措施加持下,糧農積極性持續高漲。
張家港市糧食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方治介紹,“優糧優價”政策落地見效,成為提升糧農收益的重要支撐。為鼓勵糧農種植優質糧食,張家港嚴格執行“優糧優價”收購政策,對南粳46、南粳5055等優質一等糧,在常規收購價基礎上每斤再加價7分錢;同時,當地還為糧農提供每斤1角錢的專項補貼,雙重利好疊加后,每斤糧食補貼總額達0.17元,可使糧農收益提升10%以上。
產量穩、品質優是今年張家港秋糧的顯著特點。方治告訴記者,全市秋糧總產量整體與往年持平,且高于去年水平。更值得關注的是,90%以上秋糧達到優質一等糧標準。
面對今年全省連續陰雨天給秋糧烘干帶來的不利影響,張家港憑借完備的產后服務體系成功破局,未對秋糧收購造成影響。“今年全市秋糧含水率確實偏高,達到25%,但我們早已建成完備的糧食產后服務中心,全社會糧食烘干能力達5800噸批次。”方治介紹,無論是糧食部門直接為糧農提供烘干服務,還是糧農自主聯系社會烘干企業,都能快速解決糧食烘干問題。
從生產環節的農資補貼,到收購環節的“優糧優價”加碼,再到產后的烘干服務保障,一系列全鏈條保障措施讓糧農吃下“定心丸”。目前,張家港市秋糧收購秩序井然,糧農交售踴躍,收購工作正穩步有序推進。
“我們將嚴格按照國家有關部門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密切跟蹤市場價格走勢,一旦達到最低收購價預案啟動條件,將及時與省有關部門會商,按程序在符合條件地區啟動預案,切實發揮政策托底作用,切實保護種糧農民利益。”中儲糧集團江蘇分公司購銷計劃處處長韓建寧介紹,目前已準備62萬噸中晚稻最低收購價收儲倉容,同步配齊經過專業培訓的檢驗、保管、結算等工作人員,統籌做好資金保障、設施調配等準備。
記者了解到,我省將指導各地集中精力組織市場化收購,充分發揮國有糧食企業主渠道作用,以不低于最低收購價帶頭入市,進一步加強省內外產銷銜接,充分激發市場購銷活力。
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中晚秈稻價格偏弱的情況,我省將協同中儲糧江蘇分公司落實好最低收購價政策,提前做好預案啟動準備,根據價格監測情況及時啟動托市收購。此外,就加大優質糧源收儲、優化儲備輪換方式、推進綠色生態儲糧、明確經營白名單、建立績效激勵機制、培育江蘇糧食品牌等方面加快改革、破立并舉,并提出相關法規規章修改建議,培優激活企業經營發展能力。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顏穎姚政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