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艾佩韋
近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年度報告《世界知識產權指標》。該報告指出,2024年全球專利申請量和全球外觀設計申請量繼續攀升。經歷兩年放緩后,全球商標申請量呈現復蘇跡象。中國表現突出,三項申請量均居全球首位。
知識產權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是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橋梁和紐帶。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近年來,我國始終把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我國知識產權事業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知識產權發展之路,推動我國加快從知識產權引進大國向知識產權創造大國轉變。2024年全球專利申請量實現連續五年增長,創下370萬件歷史新高,增幅達4.9%。中國以180萬件專利申請蟬聯全球第一,交出了知識產權保護的又一優異成績單。
“知識”關乎科技發展,“產權”涉及法律保障,知識產權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特別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我國推動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四川、深圳、寧波等省市開展知識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點工作;“十四五”時期銀行業金融機構累計發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超6500億元;在全國29個省區市設立了77家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支持建設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地方分中心71家……一系列務實舉措拉動知識產權申請量持續增長,推動中國知識產權事業高質量發展。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全球經濟中,創新是增長的關鍵驅動力,保護知識產權早已成為激發創新活力的重要保障。以“杭州六小龍”為代表的初創型企業不斷涌現,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已經超過1.76萬家;原創自動駕駛技術應用場景拓展至海港、空港、智慧工廠,民營企業2024年貢獻中國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工業機器人等創新成果加速“揚帆出海”,中國創新指數排名躍升至世界第10位……豐碩的創新成果助力我國2024年經濟總量首次突破130萬億元,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隨著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力度持續加大,我國科技創新成果加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不斷支撐創新鏈與產業鏈精準對接,激發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
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明確要求“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實施差異化的知識產權政策、建立區域知識產權協同保護機制、加大對中小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的支持力度、推動國內知識產權保護與國際規則精準對接等,不斷鞏固拓展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成效,讓知識產權事業更好地保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護航我國經濟發展向“新”而行、行穩致遠。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堅持乘勢而上,以知識產權撬動創新杠桿,激發出更加澎湃的創新活力,我國知識產權事業將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艾佩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