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在全年決勝收官的關鍵時期,各地企業全力以赴趕訂單、促生產、搶效益,奮力沖刺四季度。
在海德豪公司的生產車間,一批組裝完成的重錘式液控執行器等待包裝,即將發往客戶手中。公司專注于數字化液壓伺服控制系統的研發、制造與產業化,客戶覆蓋航空航天、軌道交通、船舶航運等領域。今年前三個季度,公司訂單量同比增長120%。
海德豪控制系統(蘇州)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寧崧表示,越是要搶進度的時候,越要堅守質量的生命線,通過優化生產排線,引入關鍵性設備,實施部分產線“兩班倒”的一些機制,充分挖掘產能潛力,同時也成立了供應鏈的保障專班,派專人駐點核心供應商,確保供應原材料穩定和及時。
泰瑪仕新材料是一家中德合資企業,專注環保礦物鑄件材料的研發與生產,主要服務于機床、半導體及激光加工設備等領域。今年是泰瑪仕的“量產元年”,訂單量直線攀升。
泰瑪仕新材料科技(太倉)有限公司總經理檀萌介紹,高端行業對這種床身的需求量就比較大,因為產品具有非常好的吸震性能,性能大概是傳統鑄件的5到10倍。
面對客戶“小批量、多批次”的訂單特點,泰瑪仕通過精細化排產提升交付能力,同步推進四五個項目,根據交期優先級動態科學調整排產。
在昆山,走進貝松的生產車間,一排排自動化設備整齊排列,精密電子零部件經過沖壓、注塑、模切等多道工序后下線,即將應用于智能手機、AI智能產品等終端領域。
昆山貝松精密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徐險忠介紹,在研發方面做了很多投入,研發創新帶來了業績的持續增長,根據目前掌握的訂單情況,2026至2027年還能夠有70%到80%的增長幅度。
憑借智能化生產賦能與差異化產品布局,傳統紡織企業也滿弓緊弦趕訂單、忙生產。在張家港虹雨針織公司,一臺臺電腦橫機飛速運轉,工人在電腦中導入參數,設備便能根據指令,自動編織出成品毛衫。
智能設備的使用,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還提升了產品的舒適度。目前,企業每天可以完成2000件生產任務。
張家港市虹雨針織有限公司運營總監蔣佩娜介紹,現在工廠的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2、3月份,門店反饋銷量、補單量都在急速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