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來源:現代快報全媒體
- 編輯:任紅娟
- 時間:2025-10-13 09:49:21
10月12日晚,2025“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大思政課網絡主題宣傳和互動引導活動在河海大學舉行。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委書記徐勃、武警貴州總隊某支隊戰士馬東昇,帶著榕江從洪災中崛起的故事,共同講述《挺起中國脊梁》。
提及榕江,人們總會想到火爆全國的“村超”。徐勃說,這個國慶假期,榕江縣旅游綜合收入超6.5億元,以球為媒、以球育人、以球興業的發展路徑,讓這座小城收獲了全國乃至世界的目光。
但在四個月前的6月,洪災給“村超”按下了暫停鍵。當時持續強降雨突襲榕江,三分之二的縣城被淹。危急時刻,榕江各村自發組建的掃把隊、三輪車隊晝夜清淤,全國200多支救援隊趕來,9000萬元愛心捐款、7000多項救援物資星夜馳援。7小時打通主干道,7天恢復水電,12天完成全城清淤會戰,一場“與時間賽跑”的重建戰,在萬眾一心的吶喊中打贏了。
一個月后,榕江重啟了“村超”。“村超”重啟的底氣在哪?馬東昇講述了救災現場的一個瞬間:“當時我們面對的是一段25米長、近45度的陡坡,大型裝備進不去,只能靠人。一鏟一鏟地挖,一趟一趟地拉。腳下是打滑的淤泥,頭頂是烈日炙烤。我們弓著身子,幾乎貼在地上,才能壓住小推車的重量,一步一步往上沖。”有網友說這是“中國脊梁”,馬東昇說,“這脊梁,屬于抗洪救災一線的每一名戰友,屬于所有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中國人。”
而這份底氣,也化作溫暖的雙向奔赴。當救援任務完成那天,榕江鄉親們身著民族盛裝,排成長隊用嘹亮的山歌歡送子弟兵。有人遞上熱乎乎的雞蛋,有姑娘捧著奶奶親手繡的繡花鞋墊,還有老鄉拎來自家種的南瓜……一句“你們永遠是榕江的親人”,讓軍民情深在歌聲與笑聲里流淌。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李楠 徐紅艷 裴詩語 盧河燕/文 顧聞 馬晶晶 顧煒 劉暢/攝 徐洋/后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