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李娜 通訊員 俞正中)7月14日,隨著一艘滿載鋼箱梁的船舶緩緩駛離碼頭,廈金大橋(廈門段)工程首批鋼箱梁從揚州正式發運。廈金大橋(廈門段)項目是實現廈門至金門通橋的先期工程。建成后,將成為廈門本島聯系翔安機場最便捷通道。

廈金大橋效果圖
廈金大橋(廈門段)是廈門第三東通道的核心組成部分,線路全長約 19.6千米,是廈門“十四五”期間單體投資最大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其中中鐵工業旗下中鐵寶橋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 G3標段全長 3.12千米,鋼結構總量達10.3萬噸,約等于2.5座北京鳥巢所用鋼結構總重量。

發運全景
自3月6日首批鋼板進廠后,中鐵寶橋集團用時124天,高效完成首輪13個節段的制造任務,通過多項“智”造技術提升效率與質量。

數字化管理平臺
據悉,中鐵寶橋通過搭建全橋三維BIM模型,集成10.3萬噸鋼結構的幾何尺寸、材料屬性、焊縫地圖、成橋線形等參數,直接導出施工圖,節省約35%技術準備工期;通過Tekla軟件自動生成下料代碼,較傳統二維放樣,人工誤差降低約80%。在生產制造中,依托 5G 智能化工廠,搭配智能焊接機器人,生產效率提升150%。搭建的一體化管理體系,可實現 100%可追溯管理。

BIM模型助力破解難題
此外,為滿足大橋建設工期要求,安全、高效地完成發運工作,項目團隊結合實際運輸情況,經多方調研及專家論證,采用了雙層疊梁運輸工藝,通過支墩支撐、荷載均布等設計,規避結構變形風險,運輸工期較原計劃縮短50%。
(通訊員供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