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趟列車,串聯美景、帶火文旅、拉動消費。今年暑運,萬千旅客坐著火車去感受“詩和遠方”。來自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的數據顯示,暑運以來,全國鐵路已累計開行旅游列車500余列。旅游列車,“跑”出文旅消費新圖景,其經濟乘數效應也得到了充分釋放。
從江西上饒到黑龍江塔河的專列串起30個景點,到哈爾濱“銀旅號”適老化改造激活銀發經濟;從阿爾山景區借專列引流2.3萬游客,到泰寧通過“鐵路+文旅”活動實現旅游收入同比增長17.8%……在中國廣袤疆域上,鐵路不僅是交通動脈,更成為串聯自然風光、人文歷史與經濟活力的金色紐帶。旅游列車“加速跑”,背后是鐵旅融合正以“車隨人走”的靈活模式,重構文旅消費場景,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鐵龍”拉著文旅跑,源于供給與需求的精準對接。國鐵集團數據顯示,暑運以來旅游列車運送旅客超500列次,銀發、親子、研學等主題專列占比達60%。按需開行的供給創新,破解了“旅長游短”的痛點,通過“一線多游”設計,讓游客在晝行夜游中深度體驗文化。旅游列車將“吃住行游購娛”串聯成鏈,形成“交通+文旅”的消費閉環,使得“火車向著景區開”從愿景變為現實,為區域旅游協同發展注入新動能。
服務升級與科技賦能,構建了鐵旅融合的“體驗經濟”。從“熊貓專列”的沉浸式車廂到“新東方快車”的沙漠深度游,從全列適老化改造到“高鐵+大巴”無縫接駁,鐵路部門正以“細節革命”重塑旅途價值。杭州客運段為銀發專列配備隨車醫生,廣州局推出地域美食上車,鄭州局“車票即門票”優惠讓客流直接轉化為景區消費……創新既讓“旅途”本身成為消費場景,更帶動沿線餐飲、住宿、娛樂等消費增長。
區域協同與產業聯動,放大了鐵旅融合的“乘數效應”。長三角鐵路開行31趟“蘇超”球迷專列,單列運送球迷超1200人次;云南、山東環線列車每日開行,黑龍江跨境專列熱度攀升。通過“交通+旅游+商業”的生態構建,不僅讓“過路經濟”升級為“落地經濟”,更推動區域旅游協同發展。數據顯示,阿爾山景區通過專列引流帶動消費2500萬元,泰寧站暑期客流增長10%,充分印證了鐵旅融合對區域經濟的拉動作用。
“鐵龍”馳騁處,文旅“騰飛”時。鐵旅融合的深層價值,在于“流動中國”的活力釋放。從“一線串珠”到“全域聯動”,旅游列車讓“詩和遠方”觸手可及,更以產業鏈的延伸,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鐵旅融合正以“軌道上的中國”為筆,書寫“流動中國”的消費新圖景。(開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