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解放碑的夜市人潮涌動,西安城墻下的創意市集燈火通明,上海商圈化身“微度假”目的地……“金九銀十”是傳統消費旺季,金秋時節成為各地促消費活動的黃金期,當下,消費市場正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消費是暢通經濟循環的關鍵環節,是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商務部此前表示,鼓勵各地舉辦特色鮮明的促消費活動,積極培育服務消費新熱點。如今,全國各地紛紛響應,豐富多樣的形式、創新多元的場景,讓“消費馬車”跑起來。
消費走熱,關鍵在供給“上新”,牽引消費經濟活力滿滿、厚積薄發。重慶啟動“購在中國·愛尚重慶2025金秋消費季”,計劃開展500多場活動,投入促銷資金超17億元,預計直接帶動消費逾100億元,其“1+6+N”活動體系融合山水、夜景、美食等特色場景,打造“天天有驚喜”的消費體驗;吉林同樣推出歷時63天的“金秋消費季”,采取“四維活動板塊”涵蓋百貨零售、文化旅游等多領域,1300余家企業參與其中;上海各大商圈則積極轉型為“微度假”目的地,通過深度融合文旅、體育、展覽元素,將購物中心升級為可逛、可玩、可沉浸的城市生活新空間……這些舉措通過整合資源、創新場景,有效激活了消費者的消費意愿,讓市場“煙火氣”愈發濃厚。
特色是消費市場的“差異化密碼”,各地依托本土資源稟賦,將文化、旅游、非遺等特色元素轉化為消費動能,正推動“流量”變“留量”、“打卡”變“刷卡”。陜西嵐皋縣的“村BA”賽事期間日均游客量突破1.2萬人次,餐飲和農特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130%;西安老菜場文化創意街區人流如織,榆林的特色文藝節目與美食讓游客流連忘返,三秦大地的煙火氣中涌動著文化消費的活力;山東菏澤將非遺資源轉化為消費新場景,通過暑期市集、夜間直播等形式讓老手藝煥發新生;廣東更安排2000萬元專項資金發放文旅消費券,覆蓋本地居民與中外游客……這些做法不僅提升了本地品牌、非遺產品的知名度,更構建起多元支撐的消費格局,讓消費市場更具辨識度與吸引力。
“好勢頭”當持續保持下去。“政策+活動”雙輪驅動,持續激發消費潛力。財政部等三部門推出的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從9月1日起對居民重點領域消費給予1%的貸款貼息,為消費市場注入政策暖流。重慶順勢而為,計劃投入超6億元汽車消費補貼,2000余座加油站還將推出累計超3000萬元的油品促銷活動。作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重要活動,浙江杭州啟動的金秋消費季更聚焦農產品上行,通過“浙里好味道”主題市集、“共富直播間”等形式,讓太空南瓜、臨安小香薯等土特產走進城市餐桌,實現“農產品不僅種出來,更要賣得好”的民生目標。這種“城市大宗消費有補貼、鄉村農產品上行有渠道”的政策閉環,既拉動了消費增長,又助力了農民增收。
從傳統的商品消費到新興的服務消費,從線下實體活動到線上線下融合創新,讓金秋消費季既充滿煙火氣,又飽含發展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描繪出充滿希望的圖景。(王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