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廳中央的演示臺前,講解員正手持操控設備,為大家演示宇樹機器人的靈活動作。隨著指令發出,人形機器人精準地做出揮手、鞠躬等擬人化動作,引得孩子駐足觀看。宇樹機器人旁,一只機器狗正邁著穩健的 “步伐” ,對著鏡頭搖尾巴賣萌。五子棋對戰桌前,孩子們正全神貫注地與機器人 “博弈”......


“我們家也有這種神奇的‘機器人’,比如媽媽用掃地機器人掃地,爸爸用小愛同學開電扇、開電視?!?南京市金陵小學的崔璨提起家里的智能設備,臉上滿是得意。同班的王沫藜則被現場的黑科技圈了粉:“那個全息藍牙音響好酷!歌詞和畫面直接呈現在玻璃框上,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產品能走進我們的生活。”“這類科普活動最能點燃孩子的好奇心了?!?金陵小學科學教師顧桐語說,將課本上的抽象知識和真實世界連接起來,這樣的學習才更加生動有意義。

今年 9 月,首個全國科普月拉開大幕,江蘇以多維活動構建科普矩陣。全省 359 家科技館、博物館等科普陣地,聯合 80 家新質生產力科技館、153 個科技小院,織就立體服務網。
2025 年江蘇省暨南京市 “全國科普月” 主場活動于 9 月 6 日在南京科技館精彩亮相,活動現場發布江蘇省數字科普地圖及科普研學線路,讓科學觸手可及。作為 “雙減” 政策下科學教育的重要載體,江蘇省數字科普地圖整合了豐富的科普場館資源,涵蓋了全省的科技館、全國和省級科普教育基地、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以及新質生產力科技館等,總計超過500余家,公眾通過地圖能一站式了解各類優質科普場館信息。江蘇省科普研學線路覆蓋了全省13個設區市和95個縣(市、區)。這些線路不僅有機融合了各地的主題特色研學活動,也成為江蘇省“一縣一特色”文旅科教融合的鮮活樣板。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過利平表示,必須扎實做好青少年科技教育加法,大力營造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濃厚氛圍,助力科技人才培養。


活動中,5 家高新技術企業向南京科技館捐贈魔方機器人、無人機等展品;發布 80 家新質生產力科技館名單,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前沿領域;揭曉 20 名首席科技傳播專家、15 家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及 120 項優秀科普作品成果,為科普注入新動能。多樣化的科普舉措,是青少年播下科學種子、點亮探索夢想的重要途徑。


從研學課堂到科普賽場,從線上地圖到線下陣地,江蘇正以科普為翼,讓科學之光照亮每個角落,托舉全民科學素質提升的江蘇答卷。

記者 | 江蘇教育頻道 廖君君 范曉嵐 史海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