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歐班列這一“鋼鐵駝隊”以鏗鏘步伐,書寫著亞歐貿易互聯互通的新篇章。從最初的零星開行到如今的常態化運營,從中西部城市的“新名片”到亞歐大陸的“黃金通道”,中歐班列持續釋放動能,以實實在在的“加速度”,為我國外貿穩定增長、全球供應鏈韌性提升注入強勁動力。
創新服務模式,激活外貿發展“新引擎”。中歐班列的“加速度”,首先體現在服務模式的持續創新上,它不再局限于傳統的運輸方式,而是緊跟市場需求,不斷拓展服務邊界。石家莊國際陸港首創中歐班列多品名集拼業務,開通“黃驊港—石家莊—莫斯科”海鐵聯運線路,讓貨物運輸更加靈活高效;鄭州中歐班列的“跨境電商專列”,實現“門到門”全程溯源,讓消費者能夠放心購買歐洲商品;武漢中歐班列的冷鏈專列,將歐洲的肉類、乳制品快速送達國內市場,豐富了中國老百姓的餐桌……創新服務模式,提升的是中歐班列的競爭力,更為我國外貿發展開辟了新的增長點,激活了外貿發展的“新引擎”。
拓展運輸網絡,織密外貿合作“新紐帶”。而今,運輸網絡的不斷拓展,是中歐班列跑出“加速度”的重要支撐。在國內,中歐班列構建了西、中、東三條通道,有針對性地吸引不同方向的貨源,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在境外,形成了北、中、南三線并行的局面,“暢通高效、多向延伸、海陸互聯”的境外通道網絡格局日趨完善。如今,從中國境內128個城市出發的中歐班列,通達歐洲26個國家229個城市以及11個亞洲國家超過100個城市,織就了一張高效密集的運輸網絡。中歐班列這張網絡,不僅縮短了亞歐大陸之間的時空距離,更深化了我國與共建國家的經貿合作,織密了外貿合作的“新紐帶”。
提升口岸能力,筑牢外貿暢通“新保障”。口岸能力的不斷提升,為中歐班列的穩定運行和擴大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為了適應中歐班列快速發展的需求,我國先后實施了阿拉山口、霍爾果斯、二連浩特、滿洲里、綏芬河五大口岸站及后方通道的擴能改造工程,并新建投用了同江北口岸。這些工程的實施,顯著增強了口岸的通行能力,確保中歐班列得以更加順暢地運行。口岸能力的提升,不僅減少了貨物的滯留時間,提高了運輸效率,還降低了物流成本,增強了我國外貿企業的競爭力。
中歐班列跑出的“加速度”,成為我國外貿發展的生動寫照,也是我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有力見證。在未來的征程中,中歐班列必將繼續書寫輝煌,為我國外貿增長和全球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郭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