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陽光透過梧桐葉,在南京樹人學校附屬小學的教室里灑下斑駁的光影。講臺上,一個藏藍色身影格外醒目。她正是南京市公安局鼓樓分局二板橋派出所新和園社區的社區民警華海珍。

守護好每個孩子,守護好幸福的種子
“孩子們,還記得剛剛阿姨告訴你們的‘安全密碼’嗎?遇到陌生人要帶你去找爸爸媽媽,我們應該怎么辦呢?”華海珍滿臉微笑地和同學們進行著安全知識問答。“找老師,給爸爸媽媽打電話確認……”臺下的孩子們把手舉得高高的,爭著回答。
2019年任社區民警以來,每年開學季,華海珍都像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新任課老師,細致收集整理最新的涉及未成年人保護、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用火用電安全等知識,認認真真打磨安全知識宣講教案。然后到一個又一個教室,向不同年級的小朋友宣講防范知識。開學的幾天,幾乎每天她都走上萬步。華海珍說:“每個小朋友都是家里人的心頭寶,小朋友的安全關系著一個個家庭的幸福,我每多走一步、多叮囑一次、多確認一下,能讓師生家長多放心一點、讓小朋友們更安全一點!”
如何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特點,開展針對性宣傳工作,是暑期里華海珍心頭的頭等大事。一次又一次地上門和學校老師座談,一遍又一遍地和學生們交流,讓她長期霸榜微信運動步數前三名,也讓華海珍成為小朋友們“我該怎么辦?”安全知識情景劇的“好導演”,小學生漫畫說法律的“策劃人”、教師家長微信群里“以案說法”短視頻的“收集者”和“放映員”。

社區民警作為法治副校長,是榮譽更是責任
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華海珍深深地知道心理健康在未成年人成長中的重要性。作為學校的法治副校長,華海珍特別關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積極發揮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特長,每周進校開展“護學護心”活動,長期對5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
“我已經是初中生了,我長大了,我以后一定努力做個警察!”華海珍與小張(化姓)的相識,是源于2023年的一次入戶走訪。小張的奶奶拉住華海珍:“警官,能請您跟我孫子談談嗎?”老人紅著眼眶說出困境——小張父母離異后分別外出務工,孩子只能跟著爺爺和她生活。升入五年級后,一向乖巧的小張變得叛逆厭學,成績一落千丈,讓老兩口愁得睡不著覺。
在與小張的交流過程中,華海珍注意到,小張的課本上畫滿了警察漫畫。“你的夢想是當警察嗎?”就是這句話,成了華海珍與小張溝通的突破口。此后的兩年里,華海珍的執勤本上多了項“額外任務”:每周上門跟小張聊天。為了跟小張拉近距離,華海珍利用周末時間帶他參觀派出所,向他介紹各種警用裝備,用警察故事慢慢打開小張的心門。“想當警察,就得先把書讀好!”華海珍的話,小張默默記在了心里。
漸漸地,小張上課不再搗亂,作業能按時完成,成績也穩步提升。今年夏天,小張拿著初中錄取通知書,第一時間跑到社區警務室:“華阿姨,我離警察夢又近一步啦!”
平凡的崗位,默默的堅守,華海珍用忠誠、奉獻收獲了師生們的認可和信任。陽光穿過窗戶,灑滿了她的辦公桌,一盆孩子們手工制作的鈴蘭花,仿佛掛滿了童真的贊許——這是孩子們給予這位法治副校長最特別的教師節禮物。
通訊員 鼓公宣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顧元森
(通訊員供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