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忙掙錢,晚上要看戲。”立秋后的徐州鄉村,一句順口溜道出群眾心聲:物質“口袋”鼓起來后,精神“腦袋”也要富起來。面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社會矛盾,徐州以遍布城鄉的“文化納涼晚會”為抓手,把舞臺搭到村口、把非遺送進廣場、把文明融進夜色,以一場場“文化甘霖”滋潤鄉土,正勾勒出一幅新時代群眾文化生活的“清明上河圖”。
從“送文化”到“種文化”
文明鄉風吹進百姓心田
7月26日,徐州市銅山區柳泉鎮北村村樓山灣度假區,荷香四溢,燈火璀璨。這里正在舉辦“夏夜銅山·荷影里的百姓故事”夏季村晚文化惠民活動暨2025年全國“夏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動。
“古韻銅山歷史回響”再現淮海戰役場景;歌舞《方向》、舞蹈《烙饃饃》等節目,映射出人民群眾無私奉獻的精神;《在希望的田野上》用嗩吶與舞蹈展現豐收盛景……活動現場,非遺市集邀請本地非遺傳承人展示剪紙、葫蘆烙畫、拓印等傳統技藝,讓群眾近距離感受非遺魅力。農副產品展示區以“一鎮一品一特色”展示了各鎮街的特色產品,呈現鄉村振興的豐碩成果。
8月11日晚,睢寧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上,“文明徐州·點亮星夜”新時代文明實踐夜模式主題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這場由徐州市委宣傳部、睢寧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共同主辦的活動內容豐富多樣。道德模范主題影像展前,觀眾駐足沉思;移風易俗飛行棋、“請您來當大老執”游戲,讓文明新風“吹”進心里;虎頭鞋、懷中抱子扇、面塑、書刻等非遺攤位前,惹得孩子目不轉睛;王集鎮的花生、雙溝鎮的鮮食玉米等特產剛擺上桌就被爭相購買。徐州市委宣傳部相關處室負責人表示:“今年我們在搞好‘三下鄉’的同時,積極推進文明實踐‘三進城’活動,進而推動城鄉優質資源交流共享,加強城鄉深度融合發展?!?/span>

8月27日至28日,“茉莉花開”文藝直通車文化惠民演出活動先后走進睢寧縣邱集鎮小蘇村、大社村、仝海村和邱集社區,將精心編排的歌舞、戲曲、小品等節目組成的“文化大餐”送到群眾家門口,讓濃郁的文化氣息浸潤鄉村每個角落。邱集鎮文化站負責人表示:“此次活動是江蘇省‘茉莉花開’文藝直通車行動在邱集鎮的首秀,年內還將有更多異彩紛呈的演出走進各村(社區)?!?/span>
同樣的場景,也在邳州、新沂、賈汪以及徐州的主城區等地依次上演。從打造國家級示范展示平臺到省級平臺送戲下鄉,從市縣級聯合主辦再到鎮村級巡演,據記者統計,徐州各地今夏已舉辦百余場文藝活動。從“送文化”到“種文化”,一場場演出把精神甘霖灑進千家萬戶,為百姓奉上兼具鄉土氣與時代感的文化盛宴。
從“富口袋”到“富腦袋”
跨界融合激活消費潛能
文化活動的價值遠不止于精神享受。在徐州各地的實踐中,“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模式正在結出碩果。8月29日,“茉莉花開”文藝輕騎兵志愿行——文藝賦能經濟社會發展專場慰問演出徐州站走進徐州經開區。而這場文藝演出的意義,遠不止“好看”二字。此次演出,緊扣徐州經開區雄厚的產業基礎和企業群眾的需求,精心編排的11個節目,涵蓋器樂合奏、歌曲、雜技、相聲、曲藝、舞蹈、京劇等多元形式,每一個節目都是文化精神的具象表達。
今年以來,徐州經開區更是推出了“經開6小時”文商旅融合項目,將金龍湖宕口公園、蟠桃山景區、龍潭湖公園、淮海環球港等熱門地標串聯,通過整合商超、餐飲、住宿等資源,全方位激活消費潛力。徐州經開區利用“文化+”這道“跨界融合題”還在不斷解出新答案,將打造徐工集團、青島啤酒、美鑫食品、萬通醬園、徐莊味道等旅游研學動線,讓工業迷、科技控、美食家充分感受“經開智造”的硬核魅力。
在新沂市,“心怡一夏 惠享文旅”文旅嘉年華暨第二十五屆廣場納涼晚會巡演自7月8日開始,覆蓋新沂市各鎮(街道),共計32場,另外在城中新沂文博廣場同時舉辦“百姓大舞臺”11場。
自2000年首屆新沂市世紀廣場納涼晚會舉辦以來,該活動已成為新沂市夏季文化活動的品牌項目,深受群眾喜愛。除文藝演出外,今年活動結合“惠享文旅”主題,新沂市文博廣場聯動各鎮特色文旅資源,推出夜間市集、非遺展示、旅游推介等配套活動,進一步激活夏日消費市場。市民在欣賞演出的同時,還可品嘗特色小吃、購買手工藝品,體驗新沂獨特的文化魅力。
借助鄉村文化進城展演活動,賈汪區大泉街道通過“文化+產業”融合思路,推動本土特色農產品走向更廣闊的市場。在文藝晚會現場,“俺家菜園”的生態禽蛋、非遺蛋雕技藝、毛線鉤織工藝品等亮相展臺,吸引眾多群眾駐足觀看,也為非遺文化的傳播搭建了平臺。這種“文化+”的跨界融合,正在為徐州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從“旁觀者”到“創作者”
多元主體共繪“同心圓”
文化活動的深度,不僅僅是一場演出,更體現在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上。8月12日晚,隨著最后一首動感十足的歌曲旋律響起,持續11天的第31屆“歡樂沛縣”夏季乘涼晚會畫上圓滿句號。這場跨越31年的文化惠民活動,今年再度以創新姿態點燃了整座城市的夏夜激情。
本屆晚會吸引了11家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參與,共設有12個專場演出,推出了涵蓋戲曲、舞蹈、武術等多個藝術門類共百余個精品節目。每晚7點不到,大風歌廣場就坐滿了攜家帶口的觀眾,不少家庭更是“全勤”參與。始于1994年的乘涼晚會,已從最初的納涼演出蛻變為融合文化展演、品牌推廣、消費促進的綜合性平臺。
8月28日晚,在賈汪區,“鄉音唱響新時代 一鎮一韻綻光彩”草根秀優秀鄉村文化進城展演活動同樣精彩紛呈。演出在激昂奔放的開場腰鼓《開門紅》中拉開帷幕,鏗鏘的鼓點瞬間點燃全場氣氛。從藏族舞到情景劇再到民樂合集、朗誦等,演出的所有節目均由大泉街道文藝愛好者自編自演,既保留了鄉土文化的原汁原味,又注入了新時代的精神內涵。
文化傳承的關鍵在于人的參與。炎炎夏日,在豐縣大沙河水杉林公園里,活躍著一支“文藝輕騎兵”,他們已連續8年在暑期為群眾送上免費戲曲盛宴,一把樂器、一段唱腔,老戲骨亮嗓、新苗子接棒,把地道的戲曲送給大家。
自7年前首次在水杉林開演,這支民間文藝隊伍便與暑期結下了不解之緣。從最初的零星觀眾到如今的場場爆滿,從單一劇種到豐富曲目,變的是演出的形式與規模,不變的是免費演出的初心和對傳統戲曲的堅守。這份堅守,不僅讓戲曲的種子在水杉林間生根發芽,更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其中。
目前這支60多人的演出團隊,成員們平日各有工作,每到暑期便放下手頭事務,聚到一起送戲下鄉?!拔覀儓猿职褢蛩偷嚼习傩丈磉?,是最大的幸福感?!毖莩鰣F隊負責人侯勇說,“團里人都愛戲,暑假聚在一起辦演出,就想讓傳統文化代代傳。”
當夏季高溫漸漸褪去,徐州的文化熱情卻持續升溫。從沛縣到新沂,從賈汪區到銅山區,一場場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藝納涼晚會以文化為紐帶,連接起傳統與現代、城市與鄉村、經濟與精神的融合路徑,為鄉村振興注入深厚綿長的精神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