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
9月13日,高水平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工作推進會在示范區方廳水院召開。會議總結近6年示范區建設成效,研究謀劃“十五五”進一步推動示范區功能升級的思路舉措。
回溯示范區的成長軌跡,自誕生之日起,它便身負“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先手棋”與“區域協調發展突破口”的雙重使命。6年間,它以生態為筆、以創新為墨,在制度創新的原野上破冰前行,在產業協同的浪潮中乘勢而上,在生態保護的畫卷中勾勒青綠,在公共服務的暖陽下傳遞溫情。如今,這片土地早已褪去初時的青澀,蛻變為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優等生”,每一項成就都如璀璨星辰,照亮了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的探索之路。
站在“十五五”的新起點,示范區并未停下腳步。我們都深知,一體化是發展的“金鑰匙”,高質量是前行的“指南針”。示范區將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從四大維度發力,讓一體化的浪潮更澎湃,讓高質量的底色更鮮明。
以制度創新為“破壁之錘”,敲開區域協同新空間。制度創新,是示范區發展的“根與魂”。示范區以系統思維整合改革舉措,讓分散的“創新碎片”聚成“制度拼圖”。當行政壁壘在改革中逐漸消融,要素流動的“高速公路”便會愈發暢通。市場準入“一把尺”、監管執法“一張網”、信用體系“一本賬”,這些一體化制度創新,將為企業打造一片“沃土”,讓經營主體的活力如雨后春筍般迸發,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提供“示范區方案”。
以科技創新為“騰飛之翼”,點燃經濟發展新引擎。創新,是示范區高質量發展的“核動力”。示范區將推動科技與產業深度“握手”,持續鍛造“三新兩高一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金名片”。跨省域高新區將成為創新資源的“引力場”,集聚頂尖人才、前沿技術與優質資本,讓產學研融合結出累累碩果;示范區數據中心集群如“智慧大腦”,為數字經濟發展注入算力支撐??在創新的驅動下,示范區必將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的“新高地”,讓經濟發展的活力如大潮般奔涌不息。
以功能培育為“點睛之筆”,勾勒區域發展新畫卷。重點區域,是示范區展示形象的“窗口”,更是承載功能的“載體”。到2030年,水鄉客廳將以“生態綠肺”“文化客廳”的姿態驚艷亮相,成為詮釋生態綠色與一體化理念的“活標本”;環淀山湖世界級湖區的規劃建設,更將為這片土地注入“國際基因”,成為名副其實的“創新綠核”。這些重點區域的崛起,將讓示范區的“顏值”與“內涵”同步提升。
以國家戰略為“導航燈塔”,匯聚協同發展新合力。融入國家戰略,是示范區實現更大發展的“必由之路”。示范區將牢牢抓住國家“兩重”政策機遇,積極爭取跨省域政策協同的“東風”,讓長三角各區域的優勢如“拼圖”般互補。交通基礎設施將織就“一張網”,讓人員往來、貨物運輸更便捷;生態環境將構建“一盤棋”,讓藍天碧水成為共同的“財富”;公共服務將實現“一卡通”,讓教育、醫療、養老資源共享成為常態??協同發展的浪潮席卷更廣闊的天地,為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實施貢獻“長三角力量”。
潮涌長三角,風好正揚帆。“十五五”期間,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必將以更昂揚的姿態、更堅實的步伐,在制度創新的道路上勇闖敢試,在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上勇毅前行,在功能升級的實踐中綻放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