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里的稻浪翻涌成金色的海洋,果園中的碩果墜彎了枝頭,我們迎來了第八個“中國農民豐收節”。
在這個滿載喜悅與希望的節日里,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廣大農民和“三農”戰線同志們致以的祝賀與問候。習近平總書記的祝賀與問候,蘊含著對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殷切期許,為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奮力奔向中國式現代化美好未來注入了強勁動力。
豐收,是大地對耕耘者的饋贈,更是國家穩基固本的底氣。今年以來,從南到北的田野上,我們見證了一場與自然的“博弈”。干旱炙烤過土地,洪澇侵襲過田疇,但在“三農”戰線同志們的堅守與奮戰中,在農業科技的強力支撐下,我們硬是實現了夏糧穩產、早稻增產,糧食豐收的希望依舊飽滿。這沉甸甸的“豐收答卷”,背后是“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的戰略定力,是“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深遠布局,更是億萬農民用汗水書寫的“人定勝天”的奮斗史詩。每一粒飽滿的谷物,每一顆香甜的果實,都在訴說著中國農業的韌性與活力,夯實著國家發展的“壓艙石”。
若說豐收是當下的喜悅,那么農業農村現代化便是通向未來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農業農村現代化。這一論斷深刻揭示了城鄉協調發展的內在邏輯。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而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直接關系到共同富裕的成色。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的現代化;沒有農村的振興,就沒有全社會的和諧穩定。從改良種子到智慧農業,從鄉村基建到鄉風文明,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每一步推進,都是在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添磚加瓦。
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既需要“頂層設計”的精準發力,也需要“基層實踐”的蓬勃活力。各級黨委和政府肩負著關鍵使命,唯有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將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到實處,才能為鄉村振興注入政策暖流;唯有強化農業科技裝備支撐,讓“科技之花”綻放在田間地頭,才能破解“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的時代課題;唯有多措并舉促進農民就業增收,讓農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才能激發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
豐收節的鑼鼓聲,是對過去的總結,更是對未來的召喚。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生動注腳,也是億萬農民的美好向往。宜居,是讓鄉村既有“綠樹村邊合”的詩意,也有“出門水泥路、在家能上網”的便利;宜業,是讓鄉村不僅有“稻花香里說豐年”的收獲,更有“家門口能就業”的安穩;和美,是讓鄉村既保留“鄉音鄉愁”的底蘊,又洋溢“鄰里和睦、鄉風文明”的溫情。當一個個鄉村實現從“顏值”到“內涵”的蛻變,當億萬農民在鄉村振興的舞臺上實現自我價值,中國式現代化的鄉村圖景便會愈發清晰動人。
金秋時節,豐收的喜悅浸潤神州大地;展望未來,鄉村振興的號角催人奮進。我們以豐收節為新的起點,凝聚合力,在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道路上穩步前行,讓鄉村成為人人向往的幸福家園,讓億萬農民與全國人民一道,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征程上共享發展成果,共赴美好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