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國慶假期與中秋相逢,形成長達8天的“超長黃金周”。9月25日,江蘇省文旅廳召開2025年國慶中秋優供給惠民生新聞發布會,假日期間,全省將推出各類文旅活動超4200項,其中重點活動170余項,打造集藝術展演、文博展覽、互動體驗于一體的“文旅大餐”。
![]()
4200余項活動覆蓋全域,打造“家門口”的文化盛宴
雙節期間,省文旅廳整合全省優質文化資源,綜合戲曲、音樂、舞蹈、曲藝、雜技、木偶、小品等多種藝術表演形式,在江陰市顧山鎮、靖江市馬橋鎮、建湖縣蘆溝鎮、無錫惠山區、蘇州昆山市等地,組織開展“茉莉花開?家門口賞好戲”——全省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和優秀群眾文藝作品鄉鎮巡演、縣區專場演出25場,將藝術與歡樂送到百姓“家門口”。無錫太湖黿頭渚水上音樂煙花大會、徐州漢文化旅游節、連云港西游記文化節等180余家A級旅游景區特色活動,也將同步上線,覆蓋自然觀光、文化體驗、美食旅游等多元場景。
![]()
“跟著演出去旅行”“跟著音樂去旅行”依舊是潮流趨勢,全省預計舉辦營業性演出464場,其中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25場,觀演人次有望突破60萬。各地推出“票根+”聯動優惠,如南京憑演出票可享景區、住宿、餐飲三重優惠;蘇州推出“蘇城寵你有禮”小程序,樂迷可免費游覽多個古鎮;鎮江通過“宜游鎮江”平臺提供20%政府補貼,最高優惠達50%。
結合中秋民俗,全省精心策劃推出155項共620余場非遺展示、展演、展銷、體驗等活動,推進非遺進景區、進商圈、進鄉村、進社區、進歷史文化街區、進新型文化空間。南京“笪橋燈市”、蘇州“過好吃的秋天”、淮安大運河城市非遺旅游節等主題活動,涵蓋燈會、拜月、文創展銷;鎮江“民俗文化周”的非遺行街表演、宿遷“宿秀千技”的蘇北琴書、丁嘴跑驢等演出,將讓非遺深度融入現代生活,掀起國風潮游熱潮。
![]()
89 家博物館延時“營業”,夜間文旅消費多維升級
今年國慶中秋,是 13個設區市全部跟進出臺博物館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后的首個“雙節”。為滿足公眾參觀需求,假日期間,全省89家博物館將延長開放時間,其中南京博物院、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最晚開放至21時,南京科舉博物館延至22時。夜游不僅延長開放時間,更通過主題策展、沉浸式體驗、社教活動提升內容吸引力。例如,南京博物院“盛世華彩·樂享南博”系列活動、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夜游運博·千年流光”沉浸展,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結合,成為市民游客晚間“打卡”熱點。
![]()
雙節期間,適逢“蘇超”1/4決賽舉辦,全省各地積極推動“賽事+文旅”深度融合,夜間消費場景進一步豐富。南京銀杏里、淮安清江浦廣場、泰州八字橋等街區開展“蘇超”觀賽與球迷活動,助燃月光下的“第二現場”。
![]()
全省75家省級以上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同步策劃開展演藝展覽、市集展會、觀賽互動、游園體驗等多元活動137項。南京玄武區舉辦2025國慶中秋黃金周“長江路文博之夜”系列活動,實現文旅商體“大聯歡”,省美術館“月滿映華誕”光影秀、無錫無人機星月焰火秀、金陵圖書館《一座金陵城》XR等首秀,揚州開心麻花新喜劇、鹽城《唐宋奇匠》情景劇與高空綢吊等首演,以及蘇州、南通、淮安首店市集等眾多首發活動,讓游客在看、逛、玩、賞、購中沉浸感受“水韻江蘇”的璀璨之夜。
雙節惠民“大禮包”上線,文旅普惠一站盡享
“真金白銀優惠”與“貼心便民服務”雙管齊下,讓文旅消費更具“性價比”與“人情味”。雙節期間,全省各地將繼續聯動“蘇超”發布“跟著蘇超游江蘇”線路產品,并推出景區門票減免、文旅消費優惠券、特定人群優惠、免費體驗、免費交通服務等150余項暖心惠民措施,送上真金白銀“雙節大禮包”。
![]()
如何“一張票玩轉一座城”?徐州推出800萬線上消費補貼,鎮江發放20萬文旅消費券,蘇州面向教師群體和2025級高校新生發放觀演禮包,常州開通4條“常享游”免費旅游直通車、對外地游客實行公共交通免費乘坐政策,連云港開通高鐵站至花果山、連島接駁專線,揚州面向外地游客免費開放主城區景區周邊約50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內部停車場,鹽城新增道路路面臨時停車位1800個,市區原有道路路面收費類停車位萬余個全部免費,新增2條免費旅游公交專線和2條免費景區直通車旅游專線,南京、無錫、南通、淮安、泰州、宿遷等地多家景區推出門票優惠政策。
![]()
在延續“水韻江蘇?璀璨夏夜”惠民措施基礎上,江蘇將加碼推出票價減免、商戶折扣、消費券等優惠措施300多條,增加分眾化、精準化、趣味化福利。比如,宿遷項王故里對名字含“國”“慶”的游客免票入園,淮安西游樂園推出“兩大一小”優惠家庭票,各地結合“蘇超”賽程,為球迷朋友奉上“蘇超”文旅惠民大禮包,等等。
熱鬧背后,是江蘇對“安心游、舒心玩”的保障。省文旅廳將通過“水韻江蘇”平臺發布“不扎堆兒”提醒,利用智慧文旅平臺監管6500余家重點場所,聚焦大型演出、旅游市場開展專項督查,保障群眾平安祥和過節。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金雨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