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常州鄉村,只見田疇鋪綠、河網澄澈。近年來,常州以農村水利建設為筆、以民生需求為墨,在廣袤鄉村間繪就了一幅“水安、水興、水美”的振興畫卷,為和美鄉村注入了不竭的活力。
記者在常州市武進區洛陽鎮了解到,瞿家村下壩灌區灌溉設施更新改造工程已于6月完工驗收,“項目對原有的老化水泵進行更換,采用更高效的混流泵,同時引入智能化管理設備,比如遠程控制系統、電動控制閘和一體化無線基站。”武進區水利綜合管理服務中心洛陽分中心科員程曉磊介紹道,“通過這些更新換代,實現泵站運行實時監控和遠程調度。”
此次下壩灌區灌溉設施更新改造工程,是洛陽鎮三個市級農村水利補助項目之一,也是深化農業水價改革、推進農業節水增效的重點項目。這次改造將新增節水灌溉面積300畝,不僅能全面提升區域農業用水效率,還將有效提升水質,改善周邊生態環境。
讓每一寸農田都有“安全傘”,讓每一滴水都能潤良田。“十四五”以來,我市新建、改建圩區排澇閘站44座、灌溉站34個,每年完成清淤土方200萬方,配套實施圩堤加固12.9公里,全市五千畝以上圩區全面達標,加快推進一萬方以上塘壩、小水庫(重點塘壩)消險除險,44座重點塘壩全面完成除險,蓄水狀況良好。常州還發布了國內首個小型節水型灌區評價領域的地方標準,累計投資2.17億元,有序實施溧陽市大溪水庫灌區、沙河水庫灌區、塘馬水庫灌區,金壇區后陽灌區,新北區魏村沿江灌區等5個中型灌區改建新建工作。
“以前這條南河,岸邊全是雜草垃圾,夏天還漂著水花生,誰都不愿靠近。現在你看,水清亮亮的,岸邊種滿了樹,每到晚上,都有不少村民前來散步。”金壇區金城鎮前莊村村民馬煒峰坐在河邊的石凳上,望著眼前的美景感慨不已。南河綜合整治及水土保持工程已全面完工,通過河道清淤、岸坡整治、綠化提升等措施,不僅提升了河道面貌和水質,也顯著改善了周邊群眾的休閑空間。
在常州,像南河這樣“脫胎換骨”的農村河道還有很多。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建成農村生態河道1663公里,建成率62%,居全省前列。整村、整鎮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建成國家水土保持示范縣1個(溧陽市),實施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7個、省級生態清潔小流域53處,新增水土流失治理規模100.98平方公里。
從防洪加固到灌區升級,從河道治理到生態護水,常州的農村水利建設不僅解決了水的問題,更連接了田的希望、村的美麗和人的幸福,承載起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