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現代快報全媒體
- 編輯:李蔚蔚
- 時間:2025-09-28 11:26:31
編者按:2025年,站在“十五五”規劃謀劃與“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的關鍵節點,健康惠民成為衡量民生福祉的重要標尺。近年來,江蘇各地衛健部門推出了一大波健康惠民的好政策。看病少跑腿、服務更貼心、就醫有溫度,這些百姓掛心的“心頭事”,在這些惠民實事中得到生動回應。我們推出“醫療惠民 守護健康”系列報道,記者將深入江蘇13地市,發現那些藏在細節里的溫暖,展示實實在在的惠民舉措以及就醫獲得感,書寫健康惠民的溫暖答卷。
現代快報訊(記者 張宇)“不用排隊等待,手機一次繳費,真的很方便!”家住南通市區的70歲內分泌疾病患者李阿姨在南通市第一人民醫院完成復查后,對“先診療后付費”服務贊不絕口。當天,李阿姨的女兒因上班無法陪同,提前通過醫院小程序幫她掛了號。抵達醫院后,李阿姨直接到心血管內科診室候診,隨后順利完成抽血化驗、尿液檢查等多項流程,全程無需排隊繳費。“以前我不會用手機付錢,要么帶現金樓上樓下跑好幾趟人工繳費窗口,現在有了‘先診療后付費’,一個人去看病也沒問題!”李阿姨說,此前她已在手機中綁定醫保親情賬戶,就診流程實時可查,診療結束后女兒遠程就完成了費用支付。
同樣感受到便利的還有71歲的朱阿姨。患有心臟病、糖尿病的她需頻繁到醫院復診,在女兒劉女士的陪同下,她提前體驗了南通市第一人民醫院“先診療后付費”服務。在自助掛號繳費機旁,工作人員針對朱阿姨不熟悉智能手機操作的情況,推薦了“親情付”功能。劉女士通過“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的“親情賬戶”模塊,綁定了母親的身份信息并完成預約掛號。就診時,朱阿姨憑著“先診療后付費”的“通行證”,無需排隊繳費就直達各診療環節,從心內科問診、開具檢查單,到完成B超、血液檢測,全程不超過1小時。劉女士也表示,下次母親獨自看病自己也能放心,還能通過醫院公眾平臺“云伴診”模塊,隨時關注母親的就診情況。
老年人的便捷就醫體驗,源于南通市今年大力推進的“先診療后付費”醫療服務新模式。為解決群眾就醫時反復排隊繳費、老年人實體卡攜帶不便、智能手機使用不暢等堵點問題,2024年7月1日,南通在南通市第一人民醫院先行試點該服務,隨后逐步在市屬公立醫院全面實施。2025年,該服務更被納入市政府民生實事,明確至2025年底實現全市縣級以上公立醫院門急診全面覆蓋的目標。截至目前,全市已有約29.32萬人簽約,91.30萬人次享受到這一便民服務。

據了解,南通“先診療后付費”服務的適用范圍明確,凡在南通地區參保且醫保狀態正常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在實施醫院門急診就診均可享受,但涉及違法犯罪行為產生的費用、非政策規定的人流引產費用、應由第三方負擔的交通事故或醫療事故費用、有惡意欠費記錄的患者等五種情況除外。
在服務流程上,該模式實現了“應簡盡簡”。患者通過醫院微信公眾號、人工窗口或自助機掛號后,可自愿簽署“信用承諾書”開通服務,且“一次簽約全年有效”,本年度內就診無需重復操作。開通后,患者可直接完成診查、檢查、化驗、取藥等全流程,中途無需繳費,離院前通過人工窗口、自助繳費機或手機APP即可一次性合并支付所有費用,線上線下均支持醫保政策結算。

針對老年人、兒童等不熟練操作手機的群體,南通還推出了專屬便利舉措。子女可通過國家醫保APP或醫院微信公眾號,將老人或孩子的醫保信息綁定至自己手機,代為預約掛號;診療結束后,親屬也能遠程完成費用支付,真正解決了“一老一小”就醫的痛點。同時,該市創新構建以信用為基礎、多元服務為支撐的就醫結算體系,整合“窗口付”“親情付”“共濟付”“脫卡付”“刷臉付”等多種結算方式,讓支付更便捷。
為保障服務規范運行,南通建立了完善的信用約束與欠費催繳機制。醫院會通過短信及時告知患者費用信息與繳費時限,患者須在當日就診結束后24小時內結清費用;若30天內未繳費,將被市信用辦記入個人信用檔案,其間暫停其在市屬公立醫院的該項服務,引導形成誠信就醫習慣。此外,未做檢查項目可在一站式窗口直接辦理退費,兼顧便捷性與規范性。
記者了解到,“先診療后付費”以“信用承諾”為基礎,依托“互聯網+移動支付”,打造了新型就醫模式,是構建數智醫療新業態、培育醫療健康領域新質生產力的有益探索;也是積極響應人民群眾新期待、新需求的生動實踐;更是整合醫療業務環節、減少患者等候時間、實現互利共贏的有力舉措。未來,南通將進一步完善信用體系,加快推進市級信用就醫管理平臺與醫院簽約及信用數據的互聯互通,力爭實現“一家簽約管全域,一處失信皆受限”的目標,讓更多患者看病“少跑路、不奔波”,切實提升群眾就醫獲得感與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