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20年來,無錫積極踐行“兩山”理念,2008年—2024年共投入1350億元“治太”資金,合計實施結構調整、控源截污、清淤調水、生態修復、藍藻打撈、安全供水等六大類7000多項重點工程。數據顯示:今年1—7月,太湖無錫水域水質繼續保持Ⅲ類,國省考河流斷面水質優Ⅲ比例保持100%,13條主要入湖河流總磷濃度平均同比下降9.8%。因生態而立,依生態而美,“太湖明珠”正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八方來客。

生態堅守 太湖明珠激蕩新傳奇
2024年度太湖無錫水域總磷、總氮濃度分別較2007年下降57.4%、70.4%。太湖本世紀以來首次達到全年Ⅲ類水質、實現歷史性跨越。
2024年無錫PM2.5年均濃度為27微克/立方米,與2014年相比下降了55.7%;2024年優良天數比率達83.9%,兩項指標均為有監測數據以來最優水平。
今年8月,“新質文旅?太湖攬勝”游輪之旅在眾人期待中再次開啟。太湖游輪從管社山莊碼頭緩緩駛出,涼爽的湖風拂面而來,仿佛瞬間驅散了夏日的炎熱。極目遠眺,青山綠水相互照映,連綿的山巒在藍天的映襯下,更顯身姿綽約、靈秀俊逸;視線收回近處,湖水波光粼粼,陽光灑在水面上,躍動著金色的光芒。如詩如畫的美景,讓每一位游客都陶醉其中,紛紛舉起手機,想要留住這美好的瞬間。
太湖游輪自今年元旦啟航以來,幾乎班班爆滿,打響了太湖水上游品牌。這既是太湖治理成效的生動寫照,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鮮活例證。

十年一劍 好生態催生文旅新業態
有好風景好生態,方能催生文旅新經濟新業態。監測數據顯示:2024年度太湖無錫水域總磷、總氮濃度分別較2007年下降57.4%、70.4%。無錫人的“母親湖”本世紀以來首次達到全年Ⅲ類水質、實現歷史性跨越,太湖成為我國重點治理的三大湖中首個全年“良好”湖泊。
“這份成績的取得,來自十年磨一劍的堅韌、久久為功的努力。”無錫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多年來,無錫始終把太湖治理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連續十年以“新春第一會”的形式,全面部署以太湖治理為標志性工程的生態文明建設。據統計,2007年以來,全市累計實施治理太湖重點工程7000多項、投入資金1350億元。截至當前,治太投入已連續第四年超過百億元。通過狠抓控源減污、生態清淤、系統治理,今年1—7月太湖無錫水域水質繼續保持Ⅲ類,為太湖之美的充分綻放、文旅價值的深度激活夯實了生態根基。
步入K11 Select購物藝術中心工地,曾經容易卷起塵土的渣土車、混凝土車等重型車輛都已換上綠色“心臟”。這些全電驅動的機械設備不僅運轉時安靜無噪,“降碳”本領也很強大,可為整個施工項目減少柴油消耗量66萬升和二氧化碳排放量1736噸。

詩意棲居 全域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藍天、碧水、凈土是老百姓看得見、感受最直觀的“生態指標”。大力推廣“全電工地”,突出抓好燃煤煙氣、工業廢氣、車船尾氣、揚塵灰氣“四氣共治”,高質量開展全域“無廢城市”建設……近年來,無錫以在全省率先開展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城市建設為抓手,統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特別是聚焦PM2.5和臭氧濃度“雙控雙減”,全力提升空氣質量。2024年無錫PM2.5年均濃度為27微克/立方米,與2014年相比下降了55.7%;去年優良天數比率達83.9%,兩項指標均為有監測數據以來最優水平,“無錫藍”“水晶天”成為市民司空見慣的美麗景致。
從太湖的碧波蕩漾,到城市的藍天白云,無錫以持續的高標投入和扎實的行動,實現了一座城市的綠色蝶變,詮釋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辯證統一。如今的無錫,樹木蔥蘢疊翠,鳥鳴婉轉盈耳,這是綠水青山饋贈的詩意棲居,更是綠色發展的累累碩果。
面向未來,無錫將始終懷揣“生態環境保護永遠在路上”的敬畏,積極踐行“兩山”理念,守護太湖碧水安瀾,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穩步提升生態環境質量,讓自然生態之美、綠色生產之美、人居環境之美在太湖之濱交相輝映、美美與共,奮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無錫,在生態文明長卷上續寫太湖明珠新的綠色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