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中秋雙節將至,江蘇的碧水長波間正涌動著消費的熱潮。從秦淮河畔的槳聲燈影到太湖之濱的田園市集,從運河古鎮的非遺傳承到濱江城市的親水體驗,江蘇以水為媒串聯起文旅、商貿、鄉村等多元消費場景,讓假日經濟在“水韻”浸潤中釋放出強勁活力。
水韻為基,文化賦能讓消費場景“活”起來。雙節期間,全省各地精心籌備的文旅活動超4200項。無錫太湖黿頭渚水上音樂煙花大會里光影與湖波交織;徐州漢文化旅游節以沉浸式展演喚醒千年歷史記憶;鹽城“濕地紅了”秋季文化旅游季鋪展生態詩意畫卷;鎮江金山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傳遞江南獨有的人文雅致;連云港西游記文化節營造奇幻氛圍;“尋味泰州”水城蟹鄉美食旅游季則以鮮美的湖鮮蟹香勾動食客味蕾……一場場特色活動以文化為核、以體驗為要,為游客打造出層次豐富的新奇體驗,更推動假日消費從“走馬觀花”向“深度沉浸”升級。
綠茵為媒,賽事IP讓消費熱度“燃”起來。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30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7萬億元的發展目標。深耕體育產業的江蘇,正持續擴大體育產品供給,既讓群眾盡享運動樂趣,也為消費市場注入新活力。本土足球賽事“蘇超聯賽”恰逢雙節送來“運動大禮”,10月4日至8日,淘汰賽將在南京、鹽城等四地接連開賽,“跟著蘇超游江蘇”成為假日新風尚。南京將賽場布局在城市核心商圈周邊,打造“日間賽事觀賽+夜間市集逛購”的消費新場景,讓運動激情與市井煙火交融。鹽城則結合黃海濕地特色,推出“觀賽+生態研學”主題線路,實現體育賽事與生態旅游的深度耦合,為消費熱度再添一把“火”。
青春賦能,創新業態讓水韻底色“潮”起來。除了文化與體育,江蘇的青春力量更在水韻底色上描繪出創新業態的亮色。在南京秦淮河、蘇州平江路,身著漢服的國風青年成為流動的風景,帶動了妝造、攝影、文創的消費鏈條;在揚州運河三灣、常州古運河畔,年輕人熱衷的露營、飛盤、城市漫步等新潮生活方式與親水空間完美融合,催生了“水岸經濟”新場景;全省各大博物館、藝術館推出的數字藝術展、文創手作工坊,更是憑借其互動性和創意,牢牢抓住了年輕一代的心。這股無處不在的青春力量,正以其獨特的審美、消費習慣和創造力,將“水韻江蘇”的古老意象,轉化為可感知、可參與、可分享的當代潮流生活,為江蘇的消費圖景帶來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未來。
水韻潤底、文化鑄魂、體育燃情、青春添彩。這個雙節,江蘇大地上由水韻浸潤而生的消費活力,既承載著千年文脈的賡續傳承,也涌動著當代創新的強勁動能。它必將如綿延千里的京杭大運河般,奔騰不息,為江蘇高質量發展注入深厚而持久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