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曹瑩 司偉)金秋十月,海風輕拂。10月10日,在連云港市贛榆區沿海海域,紫菜養殖區如黑色綢緞鋪展在蔚藍海面,養殖戶們駕駛著采收船穿梭其間,雙手熟練地操作機械收割裝置,鮮嫩的壇紫菜不斷被打撈上船——這里正迎來頭茬壇紫菜的集中采收期,3萬多畝“海洋牧場”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奏響了秋日豐收的樂章。

作為當地特色水產養殖品種,壇紫菜憑借多茬生長的特性,成為養殖戶增收的“海上金菜”。據了解,壇紫菜每隔8天左右便可收割一茬,而每年的第一茬被稱為“頭水”紫菜,因其生長周期長、吸收養分充足,不僅口感鮮嫩爽滑,還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一直備受市場青睞。
“今年我養了有700多畝,今年行情比較好,因為比福建那邊要早上一個月上菜,占有市場優勢,(經濟效益)比較可觀,現在批發價格在10-14元/公斤,同比往年上漲20%”,紫菜養殖戶韋康介紹。

隨著頭茬壇紫菜采收工作的有序推進,接下來,當地養殖戶將搶抓有利時節,持續開展條斑紫菜的種植工作,讓這份來自“海洋牧場”的美味源源不斷地走上更多消費者的餐桌,也讓養殖戶的“錢袋子”越來越鼓,在希望的“海上田野”上收獲更多幸福與實惠。
2025年6月23日,贛榆區紫菜協會成立。贛榆紫菜產業歷經三十余年發展,現已形成涵蓋育苗、養殖、加工、銷售及品牌運營的全鏈條產業布局,成為全區現代農業支柱產業之一。目前,全區紫菜養殖面積9.6萬畝,年均產干紫菜超1萬噸,初步構建起一個年產值超40億元、帶動就業近3萬人、輻射帶動能力顯著的產業綜合體,是贛榆現代農業的一張“金字名片”,也是區域“向海圖強”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