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5)總決賽傳來喜訊,江蘇高校學子斬獲金獎數量全國第一。從南京理工大學突破MOF材料瓶頸的“光隱”項目,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打造“第三種交通生態”的“零翼起航”,再到江蘇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將導流罩技術成功產業化——這些創新成果不僅展現了當代青年的科技實力,更彰顯了他們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的責任擔當。
這些年輕創新者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青春與時代的美妙共鳴。南理工團隊歷經上千次實驗攻克技術難題,南航團隊構建起“一代在售、一代在審、一代在研”的產品矩陣,江蘇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華蓓蓓已帶領公司拿下350萬元訂單。他們的成功印證了一個道理:創新只有與產業需求緊密結合,才能實現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華麗轉身。
這種創新精神正在神州大地處處綻放。正如南京大學范鵬飛博士帶領團隊八年如一日地攻堅低空光信息網絡技術,輾轉全國各地測試設備性能,最終成功創辦企業并獲得近千萬元融資。這樣的故事不僅發生在高校實驗室,也發生在千千萬萬的創新工場和創業基地。從人工智能到生物醫藥,從新材料到高端裝備,處處活躍著年輕創新者的身影,他們正成為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力量。
更令人欣喜的是,這些創新項目展現出強烈的市場意識和產業化思維。無論是“光隱”屏蔽膜已與多家銅纜企業簽約,還是“零翼起航”獲得“耐心資本”的青睞,都表明今天的青年創新者不僅追求技術先進,更注重成果轉化和市場應用。他們深諳創新不能止步于論文和專利,只有經得起市場檢驗,才能真正創造價值、服務社會。
這些年輕創新者的奮斗歷程,詮釋了新時代的青年擔當。他們中有的人甘坐冷板凳,潛心基礎研究;有的人直面產業痛點,推動技術革新;有的人勇于創業實踐,促進成果轉化。盡管路徑不同,但他們共同展現了中國青年銳意進取、實干擔當的精神風貌。
當前,我們正處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時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青年的智慧和力量。這些創新大賽中涌現的優秀項目和團隊,讓我們有理由對未來充滿信心。當越來越多的青年將個人理想與國家需要相結合,當創新之火形成燎原之勢,必將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創新之路從無坦途,但只要有更多青年勇擔使命、砥礪前行,在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關中實現人生價值,我們就一定能在全球創新競爭中贏得主動,為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貢獻青春力量。期待這些在創新賽道上奮力奔跑的年輕人,繼續以智慧為舟、以奮斗為槳,在時代的浪潮中書寫更加精彩的篇章。(淳聲 孔越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