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萬物智聯 無盡前沿”2025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在無錫拉開序幕,物聯網產品與應用展同步開啟,近400家企業參展,數量較去年大幅提升。
作為技術產品展示和發展趨勢前瞻的“窗口”,物聯網產品與應用展一直備受矚目。今年展覽為期3天,以“智能感知—網絡連接—垂直賦能”為主線,圍繞智能傳感器與先進通信兩大關鍵環節,打造了物聯能力館、行業應用館、智能生態館、智慧生活館4大主題展館。從底層支撐到行業賦能,再到生態構建、生活服務,一幅系統性呈現物聯網技術的全景圖卷鋪展開來。

首日印象,普遍感受就是“新”
“一期一會,物聯網產業發展目之所及又是一番‘新天地’。”展覽首日,本就密集的展位淹沒在了涌動的人潮中。這場讓專家學者、企業人士、普通市民翹首以盼的年度盛會沒有讓他們失望。拍照、咨詢、互加聯系方式,大家普遍的感受就是“新”!
智聯生態館的一角,華太極光的展臺顯得格外低調。“別看這個黑黢黢的盒子不起眼,它采用的太赫茲技術,可是未來6G通信的關鍵核心技術!”工作人員舉起手邊的太赫茲近身通信智算終端。這款終端融合了沉浸式感知、超低延時無線通信與人工智能技術,既能實現更清晰、更實時的環境感知,又能達成更高速、更可靠的數據傳輸。一旁,基于光電技術打造的核心新品——通道相機首次公開亮相。工作人員介紹,華太極光已在無錫落地子公司,正積極推動太赫茲技術在商業航天、人形機器人等多個前沿領域的應用,其穩定、高效的傳輸能力,有望助力這些領域實現“無纜化”突破。
創新動能不光在通信層涌現。物聯網的感知層領域,專注慣性傳感器模組及上游器件的北微傳感展位一經開放就吸引了不少企業和媒體的目光,其自主研發北斗組合導航系統、慣性測量、航姿參考系統、光纖陀螺儀、電子羅盤、傾角傳感器等智能傳感器產品,可全面滿足各類慣性姿態測量及高精度導航定位的需求;平臺層,華智(無錫)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具身智能一腦多異構本體平臺可針對不同的工業場景,制定具身本體硬件設計指導標準,將項目經驗轉化為產業引導規范。

技術突破,錨定廣闊的“前沿”賽道
產品新、技術新、企業新,據悉,今年參展企業中,首次參展物博會的企業達20%,外地參展企業超50%,其中包括國內數十家物聯網龍頭鏈主企業,華為、特斯拉等20余家世界500強企業,川崎機器人、越疆機器人等細分賽道頭部企業近80家,專業企業占比創下新高。
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浪潮加持下,不少人工智能企業也加入了物聯網產業集群的“大隊伍”。“AI+工業領域”的代表服務商羚數智能此次展出了“羚數工業圖紙解析與審核AI智能體”。“沒有物聯感知,人工智能所需要的數據將面臨枯竭。”現場人士表示,兩者技術上的融合是必然趨勢,基于前期實踐,企業正對多模態大模型進行迭代。據悉,落地無錫后,羚數智能與芯朋微電子達成合作共同打造集成電路芯片設計大模型。
此外,物聯網產業正向商業航天、具身智能、低空經濟等市場更為廣闊的“前沿”賽道聚集。“我們依托自己的組網‘天啟星座’,賦能傳統物聯網行業,提供衛星物聯網數據通信服務。”北京國電高科科技公司現場展出了“天啟一體化通信終端”“天啟應急求救終端”等終端及模組,公司現場工作人員表示,傳統高軌衛星提供物聯網服務時往往需要較高成本,而通過特別設計的“天啟星座”采用UHF頻段,更加匹配物聯網使用的場景和特點,具有低功耗,小型化以及消費級的特點。

生態融合,智慧生活觸手可及
值得關注的是,聚焦智能家居、智能駕駛、智慧康養等領域,今年展會首次設立了更貼近消費端的“智慧生活館”,通過各類消費場景營造全民物博的濃厚氛圍。
“這款飲品在其他茶飲店不常見,主打一個養生概念。”東方尚飲SMYZE智能飲吧前,不少顧客駐足體驗,惠女士點了一杯烏梅石斛飲。與傳統自助設備不同,這臺飲吧的臺面僅有一只靈活機械臂,所有制作流程都隱于臺下,整體看起來既整潔又高級。大溈人工智能帶來“AI運動吧”產品,針對校園體測、中考體育、高校晨跑等場景開發。“目前搭載了立定跳遠、仰臥起坐等8個項目。”工作人員介紹,設備由大屏、攝像頭、AI計算機盒子三部分組成,使用者無需穿戴任何設備便可實時捕捉動作,自動生成個性化運動報告。
場館外的自動駕駛接駁體驗點處,無人小巴、無人駕駛出租車整齊排列,靜候游客前來體驗,多條路線自由選擇。從館內到館外,AI+物聯網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走入無錫每一個角落,構筑城市級物聯網生態。
據悉,自2016年以來,共有3300家次展商參加過物聯網產品與應用展,其中世界500強公司87家,“獨角獸”企業322家,線下觀展人次超200萬。積極尋求技術和項目上的合作仍是企業參展的“主旋律”,思特奇、浩瀚深度、朗新等40余家上市企業攜手生態合作伙伴共同參展。本屆大會深入調研了解參展商、采購商的實際需求,于展會同期組織智能裝備產業鏈供需對接會、AI賦能智造應用場景交流會等超10場供需對接活動,“直鏈”產業鏈上下游,切實服務產業創新與集群發展。(韓依純、龔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