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乃亮
近日,財政部等五部門印發《關于完善免稅店政策支持提振消費的通知》,明確自2025年11月1日起完善免稅店政策。免稅店政策的優化與擴容,恰如一場“及時雨”,滋潤著消費復蘇的田野,關乎民生冷暖與經濟脈動。
長期以來,免稅店在消費者心目中總是蒙著一層“神秘面紗”——它既是高品質商品的聚集地,又因限于特定區域和人群而略顯距離感。細察此番政策“放大招”,恰是要打破這種刻板印象,其精髓可概括為“三重境界”:一重“擴容”,二重“降本”,三重“融合”,更是在便利性、普惠性、體驗感上做足了文章。
政策“擴容”,“擴”的是消費場景與供給內涵。不僅是地理范圍的擴展,將更多城市、口岸納入免稅生態圈;更是商品品類的豐富,從傳統的化妝品、煙酒,向電子產品、國潮精品、高端農副產品等多元化領域延伸,滿足消費者日益個性化、品質化的需求。政策上鼓勵將免稅店布局延伸至更多核心商業區、交通樞紐,讓更多優質國貨、地方特色產品通過免稅渠道走向市場。未來消費者在免稅店看到的不僅是國際大牌,還會有彰顯文化自信的“中國智造”,實現“全球好物”與“國貨精品”的同臺共舞。
政策“降本”,“降”的是消費門檻與交易成本。政策有望進一步優化購買限額,降低購買門檻,簡化退稅流程,探索“即購即提”等便利模式。讓消費者既能“買得盡興”,又能“買得便捷”,切實減輕購物負擔,提升消費的“性價比”與“愉悅感”。這些舉措旨在打破消費壁壘,讓免稅購物從“小眾特權”走向“大眾福利”,同時民眾能以更優惠的價格享受到國內外優質商品,實質上也是國民收入的一種“隱性增長”。這既是經濟賬,更是民生賬,體現了政策設計讓利于民、藏富于民的深切考量。
政策“融合”,“融”的是線上線下與新業態。數字時代的免稅購物,不再局限于實體門店。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打造“免稅新零售”模式,讓消費者動動手指就能享受免稅優惠;推動“免稅+文旅”、“免稅+會展”等跨界聯動,形成消費生態的乘數效應。消費已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引擎,融合的關鍵在于打通“內需拉動”與“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通過免稅政策釋放消費潛能,能夠直接刺激商業活力,帶動相關產業鏈發展,促進就業與收入增長,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期待通過免稅店政策“放大招”,能以更開放的胸襟、更便捷的流程、更豐富的供給,點燃大眾的消費熱情,讓更多人在家門口就能暢享“買全球”的樂趣,也能讓“中國智造”通過這一窗口走向世界。這縷提振消費的“政策暖風”,必將吹皺一池春水,為我國經濟的澎湃浪潮注入更多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