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發展的宏大敘事,從來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由億萬個體交匯而成的時代長卷。“十四五”時期(2021-2025年),一代青年從高中校園步入大學殿堂,從懵懂少年成長為時代新人,他們以青春為筆墨,在這卷軸上留下濃重一筆的五年,完成了從時代見證者到積極參與者的角色轉變。
短短幾年間,技術進步以驚人的速度重塑著學習與生活的邊界。幾年前,下載幾個G的教學視頻仍需耐心等待,如今,動輒幾十個G的4K視頻素材已能通過云端實現“秒傳”。5G與千兆光網已如空氣般自然存在,成為理所當然的存在。這不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創作生態的根本變革。技術的門檻因國家的超前布局而顯著降低,讓年輕學子敢于構思更復雜、體量更大的影像作品。跨地域的云端協作成為常態,身處異地的團隊也能無縫完成創作項目。這條高速泛在的“信息高速公路”,讓年輕一代真切體會到:國家層面的宏大規劃,最終會轉化為指尖下的流暢體驗,成為追求創新夢想的堅實支撐。
與此同時,傳播領域的深刻變革同樣令人矚目。對于研習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學生而言,這種變化尤為真切。曾幾何時,官方媒體與年輕人之間似乎存在著一道無形的墻;但在“十四五”期間,一場精彩的“破壁”之旅悄然展開。從“人民日報”在抖音上令人熱血沸騰的短視頻,到“央視新聞”在B站與年輕人暢快“玩梗”;從各大媒體推出的AI主播,到引人入勝的沉浸式報道,嚴肅新聞變得生動可感。這場被稱作“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的變革,不是單向的說教,而是平等的對話,展現了國家以年輕人熟悉和喜愛的方式傳遞核心價值的智慧,這不僅是一場傳播技術的升級,更是一次傳播理念的革新,堪稱國家級規模的“用戶思維”實踐課。
數字化浪潮同樣重塑著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從家鄉小城的“掃碼支付”普及,到全國范圍的“一網通辦”;從手機上完成的生活繳費、掛號預約,到直播電商買遍全國特產——這些具體而微的變化,共同勾勒出“數字中國”的生動圖景。在享受便利的同時,年輕一代也見證著網絡空間的治理與規范。“清朗”行動的持續推進,對網絡暴力、謠言與詐騙的嚴厲打擊,讓年輕人既享受到數字自由,也深刻認識到網絡責任。
站在“十四五”收官的歷史節點回望,年輕一代深切體會到個人成長與國家發展的同頻共振。國家搭建的世界一流數字基礎設施,讓學子們能無憂無慮地進行數字創作;媒體融合與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為相關專業畢業生開辟了廣闊的就業前景;清朗網絡空間的構建,則為年輕一代提供了健康的成長環境。看似遙遠的“國家規劃”,實則已化為千萬青年奔跑的賽道,甚至成為他們人生道路上的“加速器”。
昂首邁入“十五五”新征程,年輕一代正從時代發展的受益者,成長為未來的建設者。他們將所學融入時代需求:以新媒體傳播中國創新,以實踐參與數字經濟,以責任守護網絡空間。時代畫卷徐徐鋪展,讓我們以青春執筆,續寫屬于這一代人的輝煌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