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珠江潮涌對接維港波光,當木棉花、紫荊花、蓮花的意象在開幕式上交融綻放,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璀璨夜色中拉開帷幕。這場三地首次聯合承辦的體育盛會,既是“一國兩制”在體育領域的創新實踐,更是新時代體育強國建設的生動注腳,讓全運力量在灣區大地激蕩,讓民族精神在競技賽場升華。
體育強則國強,賽事興則民心聚。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體育事業迎來跨越式發展,從北京冬奧會的“冰墩墩熱”到杭州亞運會的“賽事紅利”,從巴黎奧運會的境外最佳戰績到“村超”“蘇超”的全民狂歡,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比翼齊飛的圖景,正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活寫照。十五運會延續“全民全運、全運惠民”理念,34個大項的競技賽事與23個大項的群眾活動相映成趣,14252名運動員同場競技,無數普通民眾登臺展示,讓體育不再是專業選手的專屬,而是全民共享的健康生活方式。90%的改造場館賽后將融入城市肌理,“賽事+文旅”的融合模式帶動灣區消費熱潮,彰顯了體育事業以人為本、服務發展的鮮明導向。
粵港澳聯合辦賽的創舉,為全運會注入了獨特的灣區基因。230多公里的跨境自行車賽道上,“無感通關”的創新模式見證三地協同的制度優勢;開幕式上,青銅句鑃與智能機器人共鳴,粵劇名家與流行旋律交融,展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完美碰撞。從香港的擊劍賽事到澳門的排球賽場,從深圳的馬術中心到廣州的奧體場館,“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規三地”的協作機制,讓“硬聯通”更順暢、“軟聯通”更高效、“心聯通”更緊密。這種跨越地域的攜手,不僅提升了賽事組織的專業水準,更讓港澳同胞在參與中深化國家認同,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注入體育動能。
2035年建成體育強國的目標催人奮進,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的部署為體育事業發展指明方向。全運會作為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載體,既是檢驗競技水平的舞臺,更是培育體育精神的沃土。賽場上,運動健兒的每一次沖刺、每一次起跳,都是對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追求;賽場外,全民參與的健身熱潮、三地同心的協作氛圍,都是對中華體育精神的傳承。當體育融入生活、當協作成就共贏,當個人夢想與國家藍圖同頻共振,體育強國的根基便愈發堅實。
灣區潮涌千帆競,全運燃情向未來。第十五屆全運會的開幕,是體育事業的新起點,更是團結奮進的新信號。讓我們以全運為媒,凝聚全民力量,深化區域協同,在全民健身中強健體魄,在競技拼搏中砥礪精神,讓體育強國的宏偉藍圖在不懈奮斗中變為現實,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澎湃動能!
預祝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圓滿成功!(成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