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今年水稻種植季,江蘇多地經歷夏季高溫等極端天氣,給農作物生長帶來不利影響。對此,“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派上了大用場。豐收時節,煥然一新的農田效果如何?

射陽縣海河鎮彭莊村共有耕地6000多畝,農田提升前,耕地四周全部由土渠和土路環繞,泵站也相對老舊。干旱灌溉時節因為土渠滲水,所以流到最邊緣地塊時至少要一周后,難解“燃眉之急”。今年水稻種植前,全村1.4萬米水渠、9000多米機耕路全部硬化處理,泵站也新增了7座,灌溉效率提升3倍以上。

鹽城市射陽縣海河鎮彭莊村種糧大戶皋德凱說:“產量就不同了,今年還可以,畝產1200斤,每畝地能增產100斤左右?!?/p>
在常州金壇培豐村,當地將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和耕地有機質提升行動接續實施。對于農田平整過程中,生土上翻肥力降低的問題,培豐村去年對已建的3000多畝高標準農田統一拋灑有機肥,逐步代替化肥。土壤肥沃后第一年就收效明顯。

常州市金壇區培豐村種糧大戶張敖生說:“當時產量也就是800斤、900斤,現在最少1000斤。雖然現在有機肥的成本高了,但是收成好,口感各個方面都好了,每畝地效益估計要多200元到300元?!?/p>

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截至2024年底,全省永久基本農田中已建設高標準農田4401萬畝,占比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