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在全球經濟復蘇進程中,國際資本流動與產業升級需求的精準對接愈發關鍵。9月8日,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期間,江蘇省人民政府和中國銀行總行共同舉行的“國際金融資本與江蘇省產業項目對接交流會”,吸引了全球50家知名投資機構,以及80多家江蘇企業代表齊聚。活動由江蘇省商務廳、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共同承辦,以“搭建開放性共享平臺,助力深層次產融交互”為主旨,不僅是江蘇主動融入全球經濟的生動實踐,更成為國際資本尋找優質產業標的的重要紐帶。

當全球投資目光聚焦廈門,這場對接會也成為各方代表傳遞信心、共商合作的重要舞臺。江蘇省商務廳廳長司勇在發言中,用清晰數據與明確舉措,全面展現了江蘇的投資優勢與合作機遇。他指出,江蘇實際使用外資規模已連續七年保持全國首位,2024年達到190.5億美元、占全國比重接近1/5,這份“成績單”,正是全球資本對江蘇營商環境與發展潛力的認可。
在產業升級上,江蘇的優勢同樣突出。司勇介紹,實體經濟是江蘇的“看家本領”,全省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數量達到14個、居全國第一,占全國總數近1/5。對大家普遍關注的未來產業,江蘇構建了“10+X”未來產業體系,正在加快培育第三代半導體、氫能、新型儲能、合成生物、通用智能等10個成長型未來產業,謀劃布局一批前沿性未來產業。更值得關注的是,就在上個月,國務院批復同意了江蘇自貿試驗區生物醫藥全產業鏈開放創新發展方案,這是該領域全國首個集成改革試點,一攬子18項政策賦權覆蓋面廣、支持力度大,將為江蘇在生物醫藥賽道創新發展再添“一把火”。
政策層面,江蘇正為國際資本打通更多通道。為讓大家更直觀感受投資潛力,司勇分享了兩個典型案例:英諾賽科專注第三代半導體,累計融資超60億元,去年底在港交所上市,今年上半年營收增43.4%,其最大投資者意法半導體還自愿延長股份鎖定期;曹操出行2015年在蘇州創立,2017年獲香港海松資本1億美元投資,今年6月港交所上市后股價翻番。他補充道,截至8月底,江蘇境內上市公司達711家、居全國第三,其中科創板114家、北交所51家,均為全國第一,還有大批“獨門絕技”擬上市企業,只要持續關注,一定能在江蘇找到合適的投資對象。
“各位來賓,當前布局中國是必選項,布局江蘇更是必選項中的優選項。今天我們帶來60個優質項目,涵蓋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能源等領域。”最后,司勇向全球資本發出誠摯邀約:“大家可結合專長深入對接,期待國際資本的金融‘活水’,與江蘇產業沃土共同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中國銀行副行長楊軍表示,江蘇省具有良好的營商環境,誠信傳統深厚底蘊,更是投資中國的理想目的地,中國銀行愿意幫助更多的外資投資江蘇并進一步加強與江蘇省政府的戰略合作,與投融資機構和企業共同努力,推動國際金融資本與江蘇產業項目深度融合,助力合作共贏,為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貢獻更多更大的金融力量。未來,江蘇中行將進一步加強銀政企合作力度,引導金融“活水”精準滴灌實體經濟,以“境內+境外”“融資+融智”“商行+投行”全方位金融服務體系,服務助力江蘇高水平對外開放。
亞投行融資伙伴關系局局長羅德里戈·薩爾瓦多表示,亞投行提前兩年實現2025年氣候融資占比50%的目標,未來聚焦綠色、數字、互聯互通、私營資本等四大領域的戰略布局,這與江蘇在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等領域的需求高度契合,期待雙方共尋合作機遇,互利共贏。
參加本次對接會的嘉賓太盟中國董事長邱中偉表示:“這次投洽會上,我們已經預接了江蘇省幾個新型的AI、超算中心硬件項目。投洽會給我們投資雙方提供了一個充分交流的機會,我們期待與江蘇的優秀企業有投資合作,幫助這些企業發展壯大。”

此次的對接會,將成為江蘇與全球資本深度融合的“新起點”:不僅為當下的項目對接搭建了橋梁,更為長期的產融合作奠定了基礎。當國際金融資本更精準地流向江蘇優質產業,當江蘇企業更便捷地獲取全球資源,雙向賦能的效應將不斷釋放,既為江蘇實體經濟注入新動能,也為全球投資者開辟新空間。未來隨著產業升級的持續深化、政策環境的不斷優化、服務效能的穩步提升,江蘇必將成為全球資本與中國產業對接的“優選地”。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王夢然/文 王詩宇/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