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國慶、中秋假期將至,江蘇將推出超4200項文旅活動、170余項重點項目及150余項惠民措施,通過文化服務下沉、消費場景創新,著力打造“家門口”的“文旅盛宴”,滿足群眾多層次消費需求。
文化“沉”下去,惠民“進”萬家。江蘇文旅不斷創新服務形式、豐富服務內容,著力推動優質文化資源向基層延伸、向群眾傾斜。“茉莉花開?家門口賞好戲”巡演深入江陰顧山鎮、靖江馬橋鎮等鄉鎮,25場專場演出精準匹配鄉鎮居民的文化偏好,把專業舞臺搬到百姓身邊;南京博物院“萬相——中國傳統色彩之美”、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夢粱臨安——南宋杭州城”等展覽,搭配800余個主題展覽與千余場社教研學活動,讓歷史文化從典籍中“走出來”,成為民眾可感知、可參與的文化盛宴。“貼近群眾、服務基層”的供給模式,打破文化服務的地域與圈層限制,讓文化惠民從理念轉化為民眾切實的獲得感。
非遺“潮”起來,消費“火”起來。推動非遺與消費場景深度綁定,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拉動消費市場的“新引擎”。南京“笪橋燈市”以璀璨燈火串聯周邊餐飲、文創消費,打造夜間消費新場景;蘇州“好吃的秋天”將非遺美食制作轉化為互動體驗項目,讓游客在品嘗美味的同時,參與技藝傳承;鎮江“民俗文化周”、宿遷“宿秀千技”非遺嘉年華把非遺“搬”進景區、商圈,實現“體驗即消費”……155項、620余場非遺展示展演活動,這些“非遺+消費”的融合路徑,讓傳統文化在傳承中激活經濟價值,實現文化與市場的雙贏。
演出“聚”人氣,消費“鏈”起來。創新“演出+全鏈條消費”模式,讓熱門演出成為拉動假日經濟的紐帶。適逢“蘇超”1/4淘汰賽舉辦,464場次營業性演出、25場次大型演出中,紫金文化藝術節、咪豆音樂節、華晨宇火星演唱會等項目持續升溫。各地推出的“票根+”政策極大提升演出附加值——觀眾憑演出票可享受景區門票折扣、住宿滿減、餐飲優惠,實現“一張票帶動多領域消費”。“一日觀演,多日暢游”的消費新態勢,串聯起 “吃住行游購娛”全產業鏈,讓演出市場的“高流量”轉化為假日經濟的“高增量”,形成文旅消費的良性循環。
服務“解”痛點,出游“順”心意。提升精細化服務水平,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才能贏得游客,才能不斷擦亮旅游名片。此次150余項惠民措施與時俱進,直擊核心需求:常州開通免費旅游直通車、連云港打通高鐵站至景區接駁專線,解決“出行難”問題;揚州免費開放50家機關事業單位停車場、鹽城新增1800個臨時停車位并開通免費旅游公交,化解“停車焦慮”;景區門票減免、消費券發放、特定人群優惠等政策,讓文旅消費更普惠……重視游客的消費體驗,以優質服務不斷化解游客“痛點”,打通服務“堵點”。這讓游客更好地實現了與“詩和遠方”的雙向奔赴,也讓江蘇文旅的“溫度”傳遞給每一位游客。
當前,以文旅拉動消費逐漸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文旅“出圈”更成為積極響應國家發展戰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具體實踐。把“頭回客”變成“回頭客”、“流量”變“留量”,關鍵在于強化游客至上、服務至上理念,用心用情用力把貼心服務做到游客心坎上,實現“民生福祉”與“經濟活力”的雙向提升。江蘇文旅的實踐表明,只要我們精準定位需求、創新服務模式,把文化做活、把消費做透、把服務做細,就能夠讓假日經濟持續“升溫”。(明高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