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何鋼
近日,住建部和省住建廳接連發布城市更新行動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南京1項經驗被全國推廣、3項經驗被全省推廣。至此,我市已有19項更新經驗入選國家和省級清單。作為全國首批城市更新試點城市,南京用近5年實踐,蹚出一條城市更新的“新”路子。
創新思路,石榴新村“插花式”供地


石榴新村片區改造后(上圖)改造前(下圖)對比圖
此次住建部第四批城市更新行動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中,南京市靈活劃定用地邊界推動零星用地統一規劃實施入選,典型案例則是石榴新村。
建于20世紀50年代的石榴新村,占地1.6公頃的片區聚集著510戶常住居民,建筑密度高達80%,房屋密集、設施缺位、消防隱患突出。
2020年,石榴新村的更新改造拉開序幕。市規資局秦淮分局工作人員介紹,按照相關規定,劃撥供地須達到雙凈地條件。石榴新村項目產權情況復雜,居民選擇安置的方式不同,不具備整體拆遷開發建設的條件,也不具備不經過土地整理直接整體劃撥供地的條件。
同年,市規資局聯合市住房保障和房產局、市建委印發《開展居住類地段城市更新的指導意見》,使項目推進迎來轉機。在政策加持和更新思路轉變下,通過整合不規則、零星國有無主地,我市首創“插花式”供地方式,完成了劃撥供地,保障了項目落地。
今年5月,石榴新村A地塊6幢新建住宅正式交房,一個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小區走進現實?!盀榱藵M足居民居住要求,我們協同多方經過70多輪修改方案,最終形成20個面積段、36種戶型?!苯ㄔO單位南京越城集團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已有部分居民完成裝修入住,物業單位也將配合居民把小區維護好。
作為全市首個城市更新危房安全消險改造試點項目,石榴新村“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有效破解了不具備征收條件的城中村危舊房改造難題。“這也為其他居住類存量用地更新盤活提供了經驗與樣本。”市規資部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類似的案例還在秦淮區小松濤巷、鼓樓區城河村中得到體現。
共商共建,讓居民成為更新主角
小西湖探索的共商共建共享城市更新經驗于2023年入選住建部首批城市更新行動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

“小西湖項目一開始就構建起五方平臺,將政府、企業、社區、居民、規劃師凝聚起來,共同研究更新思路?!蹦暇v保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前期居民走訪、規劃師磨合,小西湖項目選擇了一種全新的改造方案,即漸進式、微更新。采取“一房一策”多種院落改造模式,工作人員、設計師與居民坐在一起,在共商中尋求共識。
自2021年小西湖街區首次開街以來,居民自主更新成了主流,而共商場景伴隨著街區的更新一直持續。
“我的房子是東大韓冬青教授團隊做的?!边@是小西湖首個自主更新戶許慶最值得“炫耀”的事。在改造過程中,許慶全程參與,教授和團隊人員一次次上門問需求、改方案。如今,許慶陰雨天可在陽光房晾曬,晴天則能到閣樓平臺上曬暖。
去年,在市建委牽頭下,南京市首批110名社區營造(規劃)師正式入列,深度參與社區營造與城市更新。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鮑莉認為,面對多元的參與主體,需要倡導“參與式”的城市更新,以人的需求為出發點,發揮社區營造設計師的作用,進行多專業協同和多利益方協調。她表示,小松濤巷在更新中又進了一步,以居民議事會等方式為載體,全過程落實“共商、共建、共享、共贏”,讓居民充分參與,彰顯城市更新“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
推動更新行動,繼續貢獻“南京經驗”
在今年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中,明確了加強既有建筑改造利用等8項重點任務。作為中央財政首批支持城市更新行動的城市,南京正積極推動《南京市城市更新行動計劃(2024—2026年)》的實施。
記者從市建委了解到,入選國家首批城市更新試點城市以來,我市出臺《南京市城市更新辦法》,并配套制定規劃、土地、建設、消防等政策文件,構建了“1+N+X”政策體系。這其中形成的全鏈條城市更新項目實施體系,明確既有建筑加固改造工程設計和技術審查要求,優化容積率獎勵、產權管理機制及推動城市更新共商共建共享和靈活劃定用地邊界等5項經驗被全國推廣,更有14項經驗被全省推廣。
為了實現點面結合、綜合突破,今年南京在玄武區、秦淮區等5區設立城市更新實驗區,鼓勵各區圍繞綜合片區、示范項目先行先試。與此同時,南京市城市更新促進會成立,吸納規劃、建設、金融等領域190家會員單位,搭建“政企社學研”多元參與載體。
在上半年財政部、住建部的績效評價中,南京城市更新表現在15個入選城市中獲得最高等級“A”。
作為城市更新的“優秀生”,南京的小西湖、頤和路兩處更新項目入選全國城市更新優秀案例,城市活力與宜居品質不斷優化。市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將深入貫徹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決策部署,積極探索可持續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規,為特大城市轉型、現代化人民城市建設貢獻更多“南京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