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聯合國旅游組織在浙江省湖州市舉行“最佳旅游鄉村”頒獎儀式。會上公布了2025年“最佳旅游鄉村”名單,我國申報的江蘇省東羅村、浙江省荻港村、四川省基卡依村、貴州省黃崗村等4個鄉村成功入選。至此,我國“最佳旅游鄉村”總數達19個,位居全球首位。

不管是安徽小崗村還是浙江余村,不管是江西篁嶺村還是江蘇東羅村,這些世界“最佳旅游鄉村”生態好、景觀好、文化多樣,在網友心目中的知名度高,是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縮影。
碧水東羅
夢里水鄉成“最佳旅游鄉村”
這次剛入選世界“最佳旅游鄉村”的東羅村地理位置絕佳,它坐落在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和世界灌溉工程遺產——興化垛田的核心區域,東鄰享譽全球的“垛田花?!?,西接如夢似幻的李中水上森林。

“千畝蟹塘連垛翠,一川菜花繞水柔”。東羅村傍湖而建,依垛而居,兩河兩湖環抱,垛格與溝河交錯縱橫,盡顯里下河水鄉村落的生態風韻。
東羅村文脈悠長,興化獨特的農耕文明在此留下不少印記,這些豐厚的本土文化元素眼下正被精心挖掘。老照片、農耕工具、生活工具……為了留住鄉愁記憶,東羅村建起“東羅秋實”鄉村發展展覽館,陳列了20世紀50年代以來興化鄉村建設的相關實物、文字記載,深刻闡述了一些重要時段的變遷脈絡,生動描摹了村民生產、生活狀況及未來發展愿景。

村里擁有大米、龍香芋、大青蝦等國家地理標志性產品,是典型的“魚米之鄉”。“耘朵”民宿、“幾木”咖啡、“八十八倉”、“壹禾壹斗”……美景美食,獨特的人文地理環境,悠閑的氛圍和鄉村野趣,吸引著外地游客紛紛趕來。2024年,東羅村全年實現集體經濟可支配收入285萬元,增長5%;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66元,增長8.1%。

江蘇東羅村
世界“最佳旅游鄉村”,19個
2021年起,聯合國旅游組織發起世界“最佳旅游鄉村”評選,以促進旅游業在保護鄉村自然資源、景觀、生態和文化多樣性等方面發揮作用。
重慶荊竹村、廣西大寨村、安徽西遞村、浙江余村、陜西朱家灣村、甘肅扎尕那村、江西篁嶺村、浙江下姜村、山東煙墩角村、浙江溪頭村、安徽小崗村、四川桃坪村、湖南十八洞村、福建官洋村、云南阿者科村、江蘇省東羅村、浙江省荻港村、四川省基卡依村、貴州省黃崗村……中國一共有19個世界“最佳旅游鄉村”。

江蘇東羅村
這19個世界“最佳旅游鄉村”每一個都赫赫有名。云南阿者科村,坐落于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是世界文化遺產哈尼梯田的核心區域,展現著中國農耕文明的奇觀。阿者科村完整保留了由森林、水系、村寨、梯田“四素同構”的生態環境。村內房屋高低錯落,海拔1800多米,常年云霧繚繞,村子下面是依山而下的梯田,被譽為“云上梯田人家”。
四川桃坪村位于四川阿壩州理縣以獨特的碉樓和傳統民居建筑聞名遐邇。這里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尚有人居住的碉樓與民居融為一體的建筑群,被中外學者譽為“羌族建筑藝術活化石”“神性的東方古堡”。

安徽小崗村
安徽小崗村,位于滁州市鳳陽縣東部約28公里處,是中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1978年,小崗村18戶農民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實行“大包干”,揭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村落保留著歷史遺址,展現著改革創新的動人故事。
江西篁嶺村,位于上饒市婺源縣江灣鎮,村落依山勢而建,粉墻黛瓦的古民居沿山坡錯落有致,形成獨特的階梯狀村落格局,被譽為“掛在山崖上的古村”。
遍地開花
以點帶面繪鄉村振興全景圖
興化東羅村成功入選聯合國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正是江蘇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共同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縮影。
截至目前,江蘇擁有60個國家級鄉村旅游重點村鎮,數量位居全國前列。越來越多的“水韻江蘇”美麗鄉村也走進了國際視野,南京江寧黃龍峴茶文化村、南通海門頤生村等5個村入選世界旅游聯盟“旅游助力鄉村振興案例”,成為全球鄉村旅游發展示范樣本。今年國慶假期,江蘇全省365個鄉村旅游點接待游客933.8萬人次、游客花費31.3億元,較去年分別增加143萬人次和5.1億元。
在“最佳旅游鄉村”頒獎現場,聯合國旅游組織秘書長祖拉·波洛利卡什維利道出該項活動第一次在中國舉辦選擇湖州的原因。他說,湖州這些年堅持全域發展鄉村旅游,走出了一條生態更美、產業更興、百姓更富的創新之路,為促進全球旅游業在保護鄉村自然資源、景觀和文化多樣性等方面提供了中國方案。

浙江荻港村
波洛利卡什維利還對中國鄉村旅游發展成就給與了高度評價,他說:“我要祝賀中國成為將旅游業轉變為農村發展驅動力的典范。中國已擁有19個‘最佳旅游鄉村’,并推出多項重要舉措,將旅游業真正置于農村發展的政策核心?!?/p>
聯合國旅游組織秘書長的評價,不僅是對湖州鄉村旅游發展的肯定,更折射出中國鄉村旅游在助力鄉村振興中的關鍵作用。當前,鄉村旅游已成中國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通過持續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探索生態價值轉化路徑,越來越多的中國鄉村因旅游而煥發活力,越來越多的村民共享發展成果。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胡玉梅
(圖片來源: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湖州文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