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濱湖區,一張有力度、更有溫度的民生保障網正越織越密。面對低收入群體“急難愁盼”的現實痛點,濱湖區民政局以“溫情幫扶”與“醫療救助”為經緯,以常態化“巡訪關愛”為針腳,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用心用情托起困難群眾“穩穩的幸福”。
數據賦能“主動找”,化解“燃眉急”
“李阿姨(化名),醫療救助金已經到賬了,請注意查收。”近日,社區工作人員小杭在例行巡訪時,為低收入對象王大爺(化名)一家帶去了好消息,“過后的醫療票據請收好,明年還能繼續申請。”李阿姨緊握著小杭的手,眼眶濕潤:“多虧了你們,老伴兒的看病錢有了著落,我心里的石頭總算落地了?!?/p>
王大爺夫婦本來有著穩定的退休金,日子過得平順。然而,王大爺確診結腸癌后,高昂的治療費用瞬間擊穿了這個家庭的防線?!霸居悬c積蓄,但這病是個‘無底洞’,日子一下子變得灰暗了?!被貞浧甬敃r的窘境,李阿姨仍心有余悸。
轉機源于一次“數據預警”,社區小杭在巡訪關愛系統中收到了王大爺家大額醫療支出的預警信息。他立即上門核實,在得知老兩口已自費十幾萬元后,當即協助他們認定“支出型困難家庭”,并同步啟動醫療救助申請“綠色通道”。
政策兜底“精準救”,筑牢“防波堤”
“病根”不除,“窮根”難斷。醫療剛性支出往往是壓垮困難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濱湖區民政局深知,救助必須救在“節骨眼”上,在落實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等普惠政策之外,濱湖區精準構筑“醫療救助”補充防線,制定具有區域特色的溫情幫扶和醫療救助政策。針對低收入家庭的醫療剛性支出,實施分段救助,簡化流程,確?!皯M助”,為困難群眾筑起一道堅實的“防困防波堤”。
服務延伸“溫情護”,點亮“希望燈”
不僅要救急,更要暖心。家住蠡湖街道的陳阿姨(化名),因兒子患尿毒癥需長期透析,精神與經濟承受雙重高壓。社區專員小徐了解情況后,不僅迅速落實醫療救助,更鏈接專業資源為她提供心理疏導。
“小徐常來陪我聊天,讓我覺得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标惏⒁谈锌?。從單一的物質救助,升級為“物質+服務+心理”的綜合幫扶,濱湖區正不斷拓展民生保障的內涵。通過主動發現、定期走訪,工作人員不僅關注救助對象的身體狀況,更細致入微地關心其居住環境與精神需求。
從醫療救助的“雪中送炭”,到心靈關懷的“錦上添花”,濱湖區正用實際行動書寫著一份更有厚度、更有溫度的共同富裕答卷。
通訊員 濱民萱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陳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