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時節,金風送爽,第八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如約而至。今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以“慶農業豐收 享美好生活”為主題,旨在慶祝農業豐收成果,弘揚農耕文化,促進城鄉消費,推動鄉村振興,讓農民在豐收中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共享發展成果。
深耕“科技賦能”創新熱土,繪就“智慧秋收效率高”豐產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當科技創新深度融入沃土,傳統農業煥發出嶄新氣象。在江蘇鹽城大豐區的萬畝示范田里,第三代全自動脫粒機正以“柔性脫粒+AI視覺分選”組合拳顛覆傳統作業模式。在倒伏率15%的困難田塊中,收凈率仍達96.7%,籽粒破碎率僅0.3%,較人工操作效率提升40倍。山東壽光的智能收割系統新增了秸稈即時處理模塊。切割后的秸稈經微生物發酵,48小時內轉化為有機肥并回填農田。這一技術使每畝地減少化肥使用量20公斤,碳排放量降低37%。這些數據的背后,是北斗導航、AI視覺識別、物聯網協同等技術的深度落地,更是中國農業從“靠天吃飯”向“數據驅動”轉型的生動實踐。
深耕“政策護航”制度熱土,繪就“糧安民富政策優”保障網。“農,天下之大業也”。2025年中央財政以“價格、補貼、保險”三大工具構建“三位一體”扶持體系,為秋收注入政策動能。?價格托底?方面,中儲糧高效有序執行最低收購價,確保玉米、大豆等主糧“種糧賣得出”;?精準補貼?覆蓋耕地地力保護、農機購置等環節,種糧大戶最高可享5萬元補貼;?保險護航?則通過中央財政補貼保費35%-45%,實現三大主糧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全覆蓋。秋收時節,各項惠農政策不僅通過“靶向發力”穩住了糧食安全“壓艙石”,更通過精準扶持推動農業現代化轉型,為農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夯實根基、蓄能加力。
深耕“產業振興”融合熱土,繪就“三產聯動活力足”的共富卷。?天道酬勤,力耕不欺。無論是脫貧攻堅,還是鄉村振興,為的都是讓億萬農民過上好日子。廣大黨員干部應積極成為鄉村振興的“排頭兵”,通過抓好產業振興“關鍵點”,不斷激發鄉村發展新活力。在江蘇宜興美棲村,通過“玫瑰種植+深加工+文旅”模式, 200多名本地村民變身“花農”,連帶周邊500多名老農戶年增收3萬元;湖南寧鄉采用“稻漁共生+休閑農業”方式,實現土地100%利用率;蘇州震澤鎮構建“特色農業+絲綢加工+文化旅游”全產業鏈條,年產值突破12億元。這些實踐生動詮釋了“一產奠基、二產增值、三產賦能”的融合路徑。在推進產業振興的新征程上,要將政策紅利轉化為發展動能,讓“土特產”升級為“金名片”,方能以三產聯動激活鄉村活力。
歲至秋分,豐稔江河。中國大地五谷豐登,碩果飄香。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新征程上,每一粒糧食都承載著高質量發展的希望,每一份豐收都在書寫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生動注腳。(陳露)
